他將人類的自由意志,比喻成一顆認為自己選擇了飛行路線,與落點的石頭。在《倫理學》他寫道:“心靈的決定,若扣掉慾望,就不剩什麼!自由意志,會隨著各種安排改變。

心靈內,沒有絕對值!也沒有自由意志。心靈的意願,是由一個因素來決定,而這個因素,是由另一因素決定,然後再另一個,再另一個,就這樣無限持續。人們會相信,他們是自由的;是因為他們、瞭解自己的意志和慾望,但…忽略了致成因素。

注意!上面是史賓諾沙,對自由意志的解讀。這樣看來,史賓諾沙有兩個觀點;第一,是否定的;就是說:他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在史賓諾沙看來,假如人,剔除了一切慾望以後,這個人,就沒有自由意志了。我不得不說“史賓諾沙,太高明瞭。”

第二,是肯定的;就是說:在史賓諾沙看來,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只是他還不確定。

等於說:假如人沒有自由意志,那他怎麼去選擇??——對於所要做的事,在做,與不做之間;他該怎麼做選擇??——這樣看來,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只是,人為什麼會有自由意志?人們還不清楚”。

如此看來,史賓諾沙對於“自由意志”,他還不確定。就是說:史賓諾沙,有兩個傾向;一方面,他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主要觀點在“慾望”上。

另一個觀點,史賓諾沙認為, 雖然自由意志,取決於人的慾望;但是,沒有慾望的人,是不存在的。

那麼這樣看來,人還是有自由意志。從總體來看,史賓諾沙還是傾向於人有自由意志;只是史賓諾沙,他在兩者之間無法確定。

自由意志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從古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性。

從奧古斯丁開始,自由意志這個論題,就已經存在了!至今也有,差不多2000多年了。

其他課程,對自由意志的涉獵,不是很多。但是哲學與神學,“自由意志”卻是必經的課。

自由意志這個課題,太籠統了!好多偉人,都沒有一個準確答案。

我個人對自由意志的認識,是:它,是一個人的選擇。

善與惡,都在每個人的意識當中,你有一個選擇;選擇以後,會有個結果。結果是什麼呢?那就要看你前面,是怎麼選擇的。

意識形態和自由意志,其實很矛盾。有時,它是相通的;有時,卻又到死衚衕了,這是矛盾點。只能說:冥冥中,我的意志做出了一個決定,另一個冥冥中,潛意識又有一個抵擋!就是卡住的意思。此時,兩種意識和價值取向,會在大腦形成“互相排斥”;你需要透過意志,做出一個選擇或決定。否則,這兩種對立的狀態,會無限延續。

如果,你在這兩種不同的意志中糾纏,又沒有進行選擇,而遊移不定?——那這種膠著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你,打消某個計劃為止。

神學課程,會接觸自由意志;無非就是幫助你,認識自由意志的兩面性。使你,做出一個自己的選擇!神學把兩者的關係,弄清楚後告訴你,選擇是你的。因為選擇的不同,從而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不同!價值觀會隨著選擇,而發生改變。這也取決於,你對選擇目標的熱愛程度。

有的時候,熱情和衝動,是不可靠的。它常常,受到你心情和情緒的左右,這樣靠著熱情和衝動,去做的一件事,很容易使你後悔!而且,還會浪費你的時間與青春。

很多人會有一種感觸,不管是做什麼事,做到半截時,你會有一種悔意1,說: “當初要是不這樣,就好了”。這不是絕對的,但這種情況,會在很多人的人生中發生。

有人做生意,很成功!但在中間過程,他也有過迷茫。他不止一次反思過這個問題,就是問自己該不該做?是不是還要繼續。

總的來說:靠熱情與衝動,是不可靠的。你要認真考慮以後,再選擇做,與不做。又回到了人的選擇,它是你意識中,選擇的坐向標,每個人都有。

自由意志不取決於,你對它的承認或不承認,你不承認?可以啊,不影響它在你意識中發揮作用。

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自由意志都在行使它職能。

傻子比較笨吧?他還知道餓,知道餓不要緊,他還會去吃東西。在這個“吃”以前的那個選擇,在他的潛意識裡,已經做了。看來,自由意志還是隱形的,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左右著你。

這裡有個問題:植物人,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分兩步來看;第一步,從外部情況看,植物人從外部來看,他無非是不能動,沒有知覺。但這不是死了,他還有呼吸,只是微弱一點。

從外部看自由意志,植物人表現為“他沒有行動,沒有動作,”你無法知道他想要做什麼,外部是看不出來的。

第二步,從內部看;首先他有呼吸,這是身體的需要。再一個,他腦電波還在活動,大腦還有意識企圖。只是大腦這種企圖很微弱,它無法指揮調動身體,表現在外部,就是一無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