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維的另一個體系呢,就是中國古代老子思想了。這是“感性思維”,感性思維的優點在於“包容”;人文關懷是感性思維的強項,美學、藝術、文學,在感性思維下更容易發揮。

理性邏輯思維的強項在於:專而精緻(工匠精神)。

感性思維的強項在於:抽象(藝術家氣息)。

你注意看!老子的哲學思想,很難講清楚“道”是什麼。沒有辦法給“道”做一個定性。

比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觀以為道。

哈哈!按照老子的說法,“道”不可說。

“道可道”這裡說:道的裡面,還有道。

“非常道”它不是一般的道,你不可以給它定性。假如你說:道是這樣…這樣…這樣的,老子立刻反對你,說:不對,你能說清的,那就不是“道”。哈哈!

“名可名,非常名”;這裡是說:“道”呀,還不是老子所指的“那個”,“那個”叫什麼呢??——勉強稱為“道”。所以說:“道”很難描述清楚,但是“道是存在的”。

“道”左右著萬物生長,天地執行的法則都在於“道”的裡邊。有,很難講明;老子說:你可以去感受“道”,它就在你身邊。嗯……“道”確實存在,不過很難講明,注意:你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就是說呀,“道”,你可以去感受它,但不要去說“它”。

不是說:“道”不可說,只是你說不清,你講著…講著,回頭一看,你自己都不認為“那是道”。

“道”是真實的存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要去感受它,說不清!

哲學是用理性的邏輯思維,去探索真理與未知。有“理”跟無“理”,哪個容易做成真實呢?答案是有“理”,有理更容易把思想變成真。因為“理”有規律可尋。

從機率上說、有“理”條理更清晰,做起來不但容易成功率還高。無“理”連頭都找不到,不知該從哪兒下手了,這使人迷惑。

鬼谷子的思想是“重理”的,這是哲學思想。所以鬼谷子的學說能夠拿來“用”。

透過“用”,也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因為它操作性更強,也便於查詢原因來修復。哲學思維是重理的,重理的好處是:脈絡更清晰,這樣就有利於檢查和修復。

假如把鬼谷子著作中的“理”拿掉,會怎麼樣呢? 那它就變成小說了。像西遊記一樣的小說名著。但它不能拿來指導生活(無用)。

小說,不是從“理”建立起來的,那它就不能拿來,作為生活指導。也不可能對人有所幫助,娛樂一下而已。小說只能算,是一種娛樂消遣。讀一本書,關鍵要看它,讓你學會了什麼,這才是你讀書的價值。讀小說是為了娛樂?笑過以後什麼也沒有了,還浪費了你的時間。同樣是讀書,讀點能提高思想的書,反而對你幫助更大!你用你的收穫,也可以去幫助別人,比方:答疑解惑。

能使人類進步,並推動社會發展的是“理”,就在於它有“理”可尋。

從思維來看,鬼谷子重“理”,這樣他的學說,就有了指導性和實用性。

他的思想成果,就可以拿來用;使用後,也能解決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

——“理”是關鍵。

簡單的說就是一句話:鬼谷子的思想,是在“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他的思想成果,可以拿來解決社會上的矛盾。

孫武吸收了鬼谷子的思想,他把鬼谷子的思想用在了戰爭上,後來孫武寫了《孫子兵法》。這些理論,都是可以拿來使用的,並在現實中、也取到了驚人的效果。

鬼谷子“捭闔”之道,就兩個字——“謀略”。

再簡化就是——“攻—防”

《孫子兵法》對作戰思想,它指導性很強!它在使用中,屢建奇功。這對作戰方法,非常有幫助!古代軍事家,大都暗自修習謀略。比如秦朝的李思,他非常懂得“謀略”。{奇貨可居}他在秦王嬴政,無勢的時候就資助了他;李思為自己的未來,鋪好了路,這就是謀略。

因為鬼谷子的思想是“重理”,所以它的學說,可以拿來解決“問題”。很實用,都在用!能取得十倍百倍的效果。

馬不吃夜草不肥,你不偷吃兩口,怎麼能長膘?——《捭闔》就是為了“謀利”,鬼谷子說:有“利”,就有捭闔的必要(空間)。

孫子兵法說:事…不謀,則不立。這是在強調,必須要有計劃;一個計劃,成敗兩手準備。

捭闔,能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困境。它可以讓你化險為夷,絕處逢生!這是保命的本領。

鬼谷子的思想,衍生出了軍事家孫武;也催生出了“謀士”這個職業。嚴格的說:如今的“外交官”,也屬於“謀士”。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充當“說客”——“口舌”。

捭闔的目的在於“利”。有利,就有捭闔的必要。

我覺得:鬼谷子的思想,在現代、比《孫子兵法》實用。商場如戰場,鬼谷子《捭闔》,就是教你應對事、勢、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