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應第二•1段》/何永旗(第2/3頁)
章節報錯
以上,就是捭闔篇,陳述的重點;這在鬼谷子,其他篇幅裡,是沒有的。
所以,《捭闔》作為鬼谷子的首篇,很重要!捭闔篇,是個總概括;它是“開篇立論”的第一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鬼谷子的《捭闔》篇的解讀;同時也希望您能關注!
現在,我們進入鬼谷子,的第二篇《反應第二•1段》;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這句在說什麼呢?——鬼谷子說:在我之前的,那些大“智”者啊,他們都是“隱而無形”的。他們,名不見經傳,但留下了,深奧的思想與學說;我讀了他們的著作,固然茅塞頓!這對我,的啟發很大。
注意!鬼谷子,有老師,也有師傅,他不可能一出生,就是思想家。他也是需要,透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思想。在這裡,“學說”就很重要了!古聖,留下的學說與思想,是鬼谷子吸收的養分。前人的著作,對鬼谷子思想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古聖先賢們的思想,以及學說,是鬼谷子思想的啟蒙。古聖先賢們的學說,奠定了,鬼谷子學說的基礎部分。
比如“陰陽”,比如“道”,比如“易經”等等,這些都是鬼谷子,鑽研和吸收的養料。這些思想,奠定了鬼谷子學說的基礎部分;也是鬼谷子,思想的凝結。
首先,鬼谷子這人,非常聰明!他愛思考、喜歡求知,慢慢的他的智慧就積累了起來。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智慧就很高!鬼谷子與蘇格拉底的性格,差不多;都是“愛”求知,愛思考。他們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歡“反思”。其實知識,到處都是,唯有“智慧”,卻是不多。智慧,恰恰就是從對知識的反思,得來的。
哲學的含義是什麼??——知道嗎?——索菲亞,愛真理。嘻嘻!當你看到一個叫索菲亞的教堂時,你千萬別以為它就是“索菲亞”三個字,它真正的含義是——“真理大教堂”。這就是“哲學”的含義,“愛智慧”就是愛——“真理”。
在這裡,我們能看出,鬼谷子是一位“求知”的人。他善於思考,善於觀察後的思考!注意:他的思想還是獨立的。
你會發現,鬼谷子的學說和思想,與其他人不同。非常不同!這說明,鬼谷子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比如:鬼谷子讀其他聖人的學說,但他、不受聖賢思想的限制。鬼谷子是廣學、博學,又能融會貫通,這是他的獨到之處。
就是說:雖然,我讀他們的著作,但我不受他們學說的限制。這就是廣學、博學了,鬼谷子還非常專一。
鬼谷子的思想,以“理”為根基;就是說:它的實用性很強,而且是、可以拿來解決現實矛盾的。比方《孫子兵法》,就很實用!它指導著古代的作戰思想。可以說:古代作戰,都是根據“孫子兵法”展開的。孫子兵法,講的是為是謀略,這使它能成為作戰指導。沒有人說孫子兵法是故事;也沒有人說,孫子兵法是小說,都是拿來直接拿來用的。看見沒?——這就跟小說很不一樣了,誰拿小說做為人生指導了?——沒有。但是“謀略”,卻都在用。
鬼谷子捭闔就是講“謀略”,實用性很強,因為它以“理”為根基,拋棄了一切情感的東西。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這裡也是鬼谷子對,陰陽反思以後,他的感悟。就是說:陰陽啊,道啊,它們的作為非常大!而且是隱秘的,看不見的。雖然“道”與陰陽都看不見,但它們的作功,卻非常大。
小到花花草草,大到人與自然;都受著“道”與陰陽的牽引,道與陰陽要是陷入混沌?——那對“萬物”的損傷,就大得不得了。
所以說,鬼谷子看到了,“道”與陰陽的作為,也就是功效!這使他對“人道”有了新的認識。
這裡的“人道”,不是指好人好事;鬼谷子指的“人道”,是指——“做事的法則”。或者說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方法!也包括,對事,勢,局,的運作。
總結:鬼谷子從“道”與陰陽,悟出了一種理論,這是用在人世的“方法”。那麼如此得出:鬼谷子是“入世”,而不是“出世”。因為,他要解決人與事之間的矛盾!這是主動的,進“入”世。他不可能逃避!鬼谷子如果出世,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答案:出世,等於鬼谷子的思想,是多餘的。那他就沒有出書的必要。
以前,聽網友說:鬼谷子和老子都是“出世”;我就反駁了他,我說:你對老子的認識,是正確的。但是鬼谷子,不是“出世”,因為他要解決問題。
注意:其實老子,也不是“出世”;老子也要解決“人”的矛盾。只不過老子不喜歡“人治”,他崇尚“道”——“天治”。
老子理想中社會,是什麼形態呢?——“上無標至,民如野鹿。”;老子說:人最好的形態是嬰兒,這是老子最理想的人。老子講究純天然,嬰兒的狀態,才是人本來的樣式。沒有被環境汙染,想怎麼做,就做怎麼做,都是很隨意的。
這樣看來,老子守護的是,每一個人的天賦!人治呢?——人治,恰恰就抹殺了人的天賦。
人治是什麼樣子?——你要怎樣、怎樣、怎樣,結果:你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沒有了自我。
老子呢?——老子,嗯………老子什麼也不說,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老子守護的,是人的天性。
原文: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此。
注意!鬼谷子在這裡,說:用已有的“事”,來推測將來的結果。比如:一件事,它有不同的發展週期!當這件事,再出現時,你就要用前面,那件事作為下一步的參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阻斷第二次“事例”,下一步發展的勢頭。
比方說:一件事,有五個發展階段;A、B、C、D、E,五個階段。當這件事,再次發生時,它處於B階段,你就要根據前面的“事”,作為參考了。在D階段,就開始預防和阻斷!這樣做,首先“時間夠用”;因為在B與D之間,有個“C”作為緩衝,你“阻斷”的時間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