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算貪圖東西。”陳昭以一個張角完全能聽清的音量嘀咕,“事師之猶事父也……”

出自《呂氏春秋》的一句話,張角耳尖微紅,心中一時間竟生出一種說不上來的舒服。

像一碗溫熱的蜜水淋在他的心上。

明知陳昭是有意讓他聽見,可人總是愛聽甜言蜜語,皇帝如此,道士也如此。

“何況。”

陳昭輕描淡寫道“我見不得飽讀兵書的朝廷將領欺負沒讀過兵書的咱們將領。”

或許是陳昭說話實在太好聽,或許是陳昭那句“咱們”誤打誤撞戳中了張角。

張角低低笑了兩聲,而後道“明日你隨我一起去給教眾施捨符水。”

陳昭緊繃的肩膀驟然一鬆,知道她已經成功和張角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那咱們黃巾軍中可有軍規?”陳昭又彷彿只是順口一提。

先前就在談兵法,是故引到軍規上去也不算忽然。

張角斟出一杯茶水,邊抿茶邊道“自然有軍規,朝廷如何,黃巾軍便如何。”

“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皆有?”

“有。”

陳昭挺背正坐,表情忽然嚴肅“竊人財物,以為己利,此謂盜軍,犯者斬之。可對?”

張角似乎從陳昭的話中察覺出了什麼,他沉默片刻方才道“因事而異。”

黃巾軍本就大多為沒有田地的流民,不搶,連自己都養不活。

事實上就連朝廷軍隊也沒少做劫掠之事。光武帝劉秀在起家之初派馮異征討關中時,也言&nbp;“諸將非不健鬥,然好虜掠”,默許將領帶頭劫掠。

黃巾軍則更加軍紀渙散,張角不是不知道,只是管不了,他並非神仙,沒法憑空變出糧食給士卒填飽肚子。

陳昭也沒指望能杜絕此事。在東漢末年道德水平就這樣,袁紹重稅、曹操屠城、劉備拋妻棄子、孫權濫殺臣子……亂世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天子腳下,總該顧及天子臉面。”陳昭選擇上升高度。

“若有一日,士卒在洛陽大街上當街劫掠百姓,此事如何?”陳昭反問。

張角若有所思“天子威嚴不再,國將亡矣。”

張角一開始起義就打算聯合漢靈帝身邊的內侍作亂,若不是被提前洩密,或許已經事成。

他清楚天子身邊發生混亂的意義。

“老師坐鎮之處與天子腳下何異,天子腳下豈容劫掠?”陳昭挑撥道。

她這話沒錯,如今天下有朝廷和黃巾兩個陣營,漢靈帝是朝廷的天子,張角亦是黃巾的領袖。

只是陳昭巧妙把天子和叛軍首領等同了。

陳昭可沒忘記她的目的還有惡人先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