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後園探井 巧得奇緣(第1/2頁)
章節報錯
神童巧得遇奇緣 蜜蠟雕琢自洞天
仙草食來陽壽長 混沌吞入潤丹田
乾坤小住春秋過 凡世斜陽方落山
自古修真千萬險 逍遙自在我休閒
十歲的瑜佳已經開始學寫文章,研習治國安邦之道。開始做文章了。這一日先生留了一篇《上善若水》題目,讓瑜佳寫一篇治國的文章,就離開了。
瑜佳看眼標題,胸有成竹,隨後是思如泉湧、洋洋灑灑,揮筆如風,字如珠玉,如有神助一般,一篇1000字的錦繡文章就做好了。古時做文章是很辛苦的,水筆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毛筆字。墨是現研磨出來的,每次還不能磨太多,太多用不完就幹了。沒了再磨,磨了再沒,反反覆覆,要數次,才能完成一篇文章。
所以古時多有書童,給學生研墨的。當然是家境好的。瑜佳身邊也有書童,也是姜姓,名叫無雙,無雙小瑜佳兩歲,八歲才陪瑜佳讀書,太小不行啊,啥都不會幹呢。
古時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過去說讀書人,識文斷字。還有一詞叫斷章取義,就是說一篇文章不同的斷解讀法,就有了不同的意思,斷句不明,會違背書寫者的本意。所以之乎者也,在文章中經常出現,就是斷句的依據。
文章更難寫,常常從不同的書中拿出一句,幾個句子組合,比如大學中拿一句子:道善則得之;從論語中拿一句子:智者動,仁者靜。兩個不相連的句子讓你解題,寫文章。確實也挺難,要通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而且要倒背如流,知道出處才能寫出錦繡文章。
相傳王安石讀的書,馬車十車都拉不完。隨便拿來一本書,任意翻一頁,讓他背都知道,在書中哪一頁,哪一行。想想是多麼可怕!
如今的瑜佳便是這般,四書五經樣樣通、諸子百家倒背如流,滿腹經綸。豈止是學富五車。想一想10多歲的小孩有如此學問,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仲尼再生也要自嘆弗如啊!
字跡工整,沒有塗抹,待字跡全乾後,通讀一遍,沒有錯別字,沒有避諱字,自己也非常滿意。又默唸一遍,待把自己寫的文章,全部背誦下來,便交到先生教案上,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功課。古時讀書真是辛苦,自己寫的文章,也要都背誦下來。
作了一上午的文章,也有些累了。小瑜佳便走出書房,到後花園來散散步,想放鬆一下。小孩嘛,尤其男孩子,天生都是頑皮淘氣的。現代人都用熊孩子來形容淘氣的寶寶。
這熊孩子雖然生在古代,聰明伶俐,卻也童真未泯,什麼挖挖蚯蚓、撒尿活泥,折個花,拔個草什麼的,都幹。也是個好動的主,在後花園玩累了,小瑜佳便來到,一座枯井旁坐下歇息。半倚井邊,眯著眼睛,嘴裡哼著不知名的兒歌,那畫面好不逍遙!
就在小瑜佳無比陶醉的時候,身邊這口井,悄然間,發生了奇異的變化。只見得井口處,一股股白煙向上湧來,似祥雲一般,在井口上方瀰漫開來,還夾雜著淡淡的香味。
這種怪現象,持續數盞茶的功夫,漸漸的,吸引了瑜佳的注意力。“什麼情況?”瑜佳注視著井口處,心裡暗道。慌亂中環顧四周,發現,這種祥雲,出自身邊這口枯井深處。這口枯井,已經很久沒有用了。這古井不知多少代了。
這座莊園,也是祖祖輩輩留下的產業,房子是經常的翻修,可井榦枯了,也就沒用了。此時出現這種怪現象,不要說十幾歲的小孩,就是大人,也難以解釋。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在眼前,瑜佳不免有些好奇,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古時,井多為八卦形狀,井口八角形,井簷很高,防止異物進去汙染水源,用轆搖著打水,如今乾枯的井,此時轆也都撤掉了。瑜佳才十歲,個子不是很高,翻身站起來,向井口深處張望,也沒看出什麼名堂來。於是就趴在井口處,向下探明情況。出於獵奇心理,要探個究竟。
正在這時,突然!井底發出很大吸力,形成一股漩渦,似黑洞一般,一下子將瑜佳吸了進去!瑜佳頭下腳上,倒栽蔥,就這樣下去了,嚇得連喊叫都沒來得及,不自然的閉上眼睛。
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和恐怖時,本能的會閉上眼睛。
時間很短暫,待瑜佳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來到了另一處世界。這裡,山是真山、水是真水,花草是真的,天空也是藍的,沒有太陽,但天很亮,空氣中祥瑞之氣很濃,如雲霧繚繞一般,呼吸一下都很清新,很是舒服!
仿入太虛幻境間,身輕如燕似飛仙
千峰高崇雲纏繞,福地恩澤別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