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朝兵敗如卷席(第1/6頁)
章節報錯
戰場上的天氣,從來都是影響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酷熱、嚴寒、大風等等極端天氣自不必提。
最普遍,但也是影響最大的,是下雨。
只需兩刻鐘的牛毛雨,就可以讓步兵最怕的騎兵無法發動集團式的衝鋒。
還可以讓弓兵和弩兵的弓弦受潮發軟,導致射程和精度降低。
稍微一點大的雨,就可以讓戰士的體力加速流逝,原本能鏖戰半日的精銳,可能一個時辰便脫了力。
而在火器時代,雨水的威力更大了。
火藥只要受潮就會影響威力,不管是火槍還是火炮,原本的射程都會大打折扣。
潮溼的火藥有可能還會因為燃燒不充分,殘留在槍管之中,在下次裝藥擊發時一併引燃,導致槍支或火炮發生炸膛。
因此,當阿方索看到只是牛毛一般的細雨灑下,便立刻變了臉色起來。
馮天養同樣注意到了這一點,將一枚米尼槍的紙殼定裝藥放在地上,觀察其被雨水打溼的速度。
“旅長是不是讓二道壕溝的戰士們退到三道壕溝去?”
阿方索注意到了雨勢正在一點一點增大,而清軍列兵線此時還沒有抵達第一道戰壕,根據戰場態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這是一個十分合理、穩妥的建議。
雖然都處在同一天氣條件下,但前行中的清軍火槍兵和刀盾手都要遭受更大的戰鬥力折損。
火藥會更快打溼,體力會更快流失。
將二道壕溝計程車兵們後撤到三道壕溝,讓清軍士兵翻越兩道壕溝後才能和彼方交戰,無疑會加劇這種戰鬥力折損。
因為壕溝內多少是有一些遮蔽雨水的東西,可以抵消一部分戰鬥力的折損。
而隨著雨勢的增大,等到清軍翻越了兩道壕溝時,可以留給雙方的有效交戰時間也不會很多。
即使雙方陷入白刃戰,由於天氣的原因,清軍也無法奪取太多戰果。
但馮天養並沒有太多猶豫,便做出了第一次拒絕阿方索建議的決定。
“命令,一團二營、三營,前出到第一道壕溝後方五十米處,一旦敵軍進入射程,以前進射擊態勢向前推進,不要讓敵軍輕易進入第一道壕溝。”
“命令,一團一營,前出至二道壕溝待命。”
“一團全體,做白刃戰準備!”
馮天養輕緩而堅定的下達了三道命令,阿方索雖然有些愣神,但還是很快將命令傳達下去。
“阿方索,如果清軍佔據了一道壕溝之後不再進攻,只是掩護其後方民夫繼續向前掘壕,我們以後就危險了。”
馮天養言簡意賅的向阿方索解釋了一下自己這麼做的原因。
藉助著突然襲擊的原因,己方的火炮機緣巧合的對敵方火炮造成了較大殺傷,使雙方炮兵實力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
但這也意味著,雙方的炮兵在決出勝負之前,誰也無力支援步兵的戰鬥。
而如果清兵不貪圖戰果,只是讓佔據第一道壕溝的前鋒掩護後面民夫向前掘壕,己方也毫無辦法。
這樣清軍在以後的進攻之中,可以完全避免暴露在曠野中衝鋒的可能性,只需要慢慢掘壕推進便可以了。
清軍並沒有什麼時間危機,大成國不成氣候,太平軍主力遠離,他們有的是時間慢慢向前掘壕推進,甚至還可以主動停止進攻,從廣州或者其他地方調動更多的火炮和援軍過來。
只有擊敗眼前的這支清軍,讓葉名琛短時間內拼湊不起更多的清軍來圍剿自己,才算是站穩了腳跟,打出了可以用於發展的時間視窗。
這個狠心,馮天養不得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