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多番苦戰難爭勝(第1/4頁)
章節報錯
馮天養來到衛生隊時,一團團長席三寶和一營長鬍丙已經到了,正看著衛生隊的洋醫生給傷員做手術。
甘二牛已經包紮完,腰間裹著厚厚的繃帶,雙手捧著四塊帶有姓名和身份的木牌靜坐在衛生隊門口,目光空洞,眼眶通紅。
剛才的戰鬥中犧牲的兩個班長和一個排長,都是因為他的命令帶頭從羊馬牆後起身開火才身亡的。
如果當時他下的是全員起身的命令,或許傷亡會大得多,但他們三人卻有可能活下來。
一排的整體士氣也有些低落,雖然打死打傷了清軍五十多人,但四個朝夕相處的兄弟永遠倒下,這群淳樸計程車兵又怎能高興的起來。
馮天養慰問完一連的戰士,隨後將三個團長和炮兵營長再次召集起來總結經驗。
為了讓這次試探性的出擊能起到更多教育效果,馮天養讓營長以上軍官都到第一道壕溝內觀察戰鬥,以學習更多的戰場經驗。
“從火力上來看,清軍的火力是明顯比不上我們的,如果是在一百米左右的距離上採取前進射擊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在七十米的行進過程中打出四輪齊射,而對方最多隻能打出兩輪。”
“但清軍配有相當數量的刀盾手,一旦我們陷入三十米距離內的白刃戰,則我們的傷亡勢必要大得多,且因為白刃戰的血腥程度,如果清軍戰鬥意志強盛,很有可能在白刃戰中以少勝多擊垮我們,這點在歐洲戰場上並不罕見。”
“火炮方面,我們的六門野戰炮可以在射程和精準度上輕鬆的壓制住敵人的火炮,但如果對方願意承受一定程度的傷亡,將火炮抵近到他們的射程內,則我方火炮反而會被敵方炮兵陣地壓制,從而不得不後退。”
“僅今日一見,敵人先後推出了八門火炮,還不包括其後方營寨中的火炮,綜合此前增城的探子回報,清軍的火炮應在十六門到二十門之間。”
“故此,我方雖然今天取得小勝,但也暴露了已方的優勢,提高了清軍的警惕心理,因此要教育好全體軍官,絕不可有輕敵的思想,同時這幾天要抓緊訓練白刃戰。”
“此外,此次戰鬥也暴露了我們的一些缺陷,如新兵不敢和敵軍對射,民夫隊動員不充分等等”
充當參謀長的阿方索越來越有樣子,就今天的戰況分析侃侃而談,分析敵我優勢分析的相當全面。
就連馮天養也不住的點頭。
但實際上,阿方索是有些高估了清軍的戰鬥力的。
對於時下的大多數清軍而言,戰鬥力幾何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對手是誰決定的。
對手是散亂土匪,那清軍自然狼奔虎突,英勇敢戰。
若對手是大成國,清軍雖然敢戰,卻也會謹慎許多,不敢隨意浪戰。
若對手是太平軍,那麼原本狼奔虎突的清軍就壓根沒了主動出擊的**,除非彙集兩三萬人的主力一起行動,萬人規模以下的清軍少有敢脫離城池掩護主動出擊的。
而正是因為對面清軍把馮天養這支部隊當成了連土匪都不如的團練,所以才會爆發出這麼強烈的戰鬥意志。
等到清軍逐漸認識對方的戰鬥力,就會重新回到原本那副只能打順風仗,一旦逆風就極易崩盤的模樣。
阿方索說完之後,馮天養接過話題宣佈了幾條備戰命令。
第一,按照戰前宣佈的撫卹和補償政策,即刻向陣亡人員家屬發放撫卹金,向受傷人員發放慰問款,此命令通告全旅。
第二,此次出戰立功的一團一連和野炮二營一連全員記功,獎銀稍後由馮天養親自發放。
第三,各部隊指揮官要就今日作戰經驗教訓在全體士兵中普及,尤其是要解決新兵第一次上戰場,不敢和敵軍對射的膽怯心理。
第四,將剛剛訓練了一個月的六門輕型四磅炮調到前線來支援,野炮二營一連今日下午調回縣城歸建,作為對船廠的火力威懾。
雖然四磅輕炮的射程僅僅和清軍火炮相當,炮兵更是僅僅訓練了一個月,但清軍炮手的炮術也不高明,兩者堪稱半斤八兩,旗鼓相當。
八磅炮的火力雖然準,但畢竟數量太少,太容易在対轟中被數量繁多的清軍火炮壓制。
這邊命令下達,各團營紛紛回去準備,而清軍也召開了千總以上的軍議。
毛淇聽完帶隊把總的彙報後沉默半晌,但在後方安營未親眼看到戰事的另一員參將穆山卻有些不信。
“老谷,你的兵莫不是怕死編瞎話?對面的團練火器不僅比我們好,還人手一槍?這得多少銀子砸進去才能養的住?”
穆山臉上的神情充滿了質疑。
“老穆,這個把總是我親兵隊裡出去的,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給我說謊,更何況戰況我是親眼用千里鏡瞧了的,確如方才所言,賊軍火器銳利,訓練有素,不是我們想象的烏合之眾。”
“好了,不要吵了,既然賊軍火槍銳利,明日便讓炮隊前出,哪怕頂著賊軍的火炮也要和他們対轟,先摸清賊軍的火炮數量再說。”
毛淇能做到總兵,戰陣經驗自然豐富,僅從今天短暫的交鋒中便隱約察覺到了敵方的弱點可能是火炮。
因為第一輪炮擊對方只有兩門火炮開火,即使是掩護撤退時也只有四門火炮開火,如果對方的火炮數量較多,完全可以在己方火炮前進時就將炮隊打垮。
第二日清晨,天色剛剛矇矇亮,清軍炮隊的十門火炮在馱馬的牽引下早早出發,穿越了昨日尚未拆完的營地,向著昨日交戰時的炮兵陣地前進。
而步兵並沒有如昨日一般前出掩護,而是在炮隊的後方兩百米左右列隊尾隨前進。
這一動向很快被偵察兵得知,但由於清軍準備充分,也提前在營中構建了前進通道,等到偵察兵報告給馮天養時,距離第一道壕溝僅有不足四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