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對!這樣想,也可以!孔丘小友友,你的慧根不淺啊!呵呵!”

釋伽點點頭,大加讚揚後,繼續說道:

“我們所在的宇宙只能算是一個“小世界”。在我們的這個有形的‘小世界’之外,還有無限多的‘小世界’。

我們把一千個‘小世界’合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再合起來,則稱為‘大千世界’。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指‘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無量無邊世界’的總稱。”

“嗯,這個我明白,是‘虛指’,有點像我們愛說的‘過兩天去找你’中的‘兩天’,並不是真的就指從今天開始的‘第二天’那個確切的日子!”

文子這次沒有當合適的翻譯,而是直接自己也插嘴了。

“呵呵,文子小友友,你不僅翻譯到位,這領悟能力,也相當了得啊!不錯不錯!”

釋伽對於文子的貿然插話,並不反感,依舊用最為寬容的聲音和笑容,也鼓勵著他。

“多謝大師!請繼續開示我們吧!”

文子意識到自己嘴快了,耽誤了富貴的“傾偈”良機,趕緊緻謝收嘴。

“‘小世界’的部分,還包括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等法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眾生都是一個本自俱足,本自圓滿的‘小宇宙’。即使是每一粒微塵,每一顆細胞中,都俱足了‘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世界是重重疊疊的,世界之外還有無限世界,世界之內仍有無限世界,乃至無窮無盡。

普通人認為宇宙很大,微塵很小,這都是一種只信賴於視覺上的誤解。其實,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大小的區別。都是一樣的俱足三千大千世界在內啊!

區別的是你的認知,而不是這些事物本身。”

“這……明明,山很大;蟲很小,為什麼說它們沒有‘大小之別’,而有問題的是我區別看他們的心呢?我不理解,請大師開示!”

一直沒搶上話的老聃,總算輪到了一次他“搶答成功”。

“你看,我說的是人的主觀區別心,才說‘山為大’、‘蟲為小’;倘若換一個視角,你從地球之外,千萬萬遠的地方再看過來,同樣的‘山’與‘蟲’,還有大小的差別嗎?那時,你所看到的‘山’,是不是,還不如你當初看到的‘蟲’大呢?

再換一個視角,假若你有一個數千萬倍的放大鏡,讓你可以鑽進蟲子的身體裡去,每一個細胞,一層層鑽下去,直到最後一個細胞核,你所能看到的這千層萬層,是不是遠比你剛才所描述的‘山’,還要廣大無數倍也不止呢?

老聃小友友,你能明白我講的意思嗎?”

釋伽把“大”與“小”的概念視角,做了三種模式的切換,引導著老聃,往深遠裡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