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開示(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是,‘神識’又是個什麼東西?就是剛才老聃所說的,自他三歲起,就能自己認出自己的那個心底裡的‘自己’嗎?”
孔丘接著問道。
“對,你說的很對!孔丘小友友,這個‘神識’,可以這麼粗淺地近似認為,就是人的‘自我意識’。”
釋迦微笑著點點頭。
“你們別以為我神通廣大,其實我也有四件事不能做:一是‘因果不可改’,誰種的因,誰去結那個果;二是‘智慧不可賜’,智慧,是要經累世修行而來,你如果有慧根,就可以開啟;三是‘正法不可說’,宇宙間的真正奧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法用語言講出來;第四、‘無緣不能渡’,如果你我無緣,就算你在我面前,我也無法渡你。
所以,在回答你們幾個來自東方的小朋友的問題時,我都在努力嘗試,盡力講清楚。但,好在,咱們有緣,並且你們的智慧也是不可小覷的,這非常好!所以,我就算是講不出正法來,也能讓你們感受到意會的邊緣,這也算是今天不白聚議一場了啊!”
文子這同傳翻譯做得相當流利,實現了四人溝通的“無縫連線”。
“嗯,感謝大師!請不要保留,來開啟我們的智慧吧!”
老聃應答道。
“好的,讓我來嘗試說清楚吧!剛才講到的‘須彌山’的四周,有四片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
釋迦牟尼剛一講完,孔丘就異常敏感地認識到,既然“山”不是“石頭山”;那這“洲”也一定不是“泥土洲”了,於是站起來插嘴道:
“這四個‘大洲’在天上,一定也不是像我們華夏大地上的冀州、青州、豫州、揚州、徐州、梁州、雍州、兗州、荊州這九州一樣吧?”
“嗯,孔丘小友友講得對!這四個‘大洲’,的確不是陸地那麼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堆星星的集合體,那裡有無數個太陽、月亮,以及像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也就都是這無數顆星星中的一顆。這樣講,小友友們,你們能聽明白嗎?”
釋迦牟尼講到這裡,又貼心地提問了一下東方小友友們,怕講得太深,既無法翻譯,也無法被理解。
“嗯,差不多明白吧,請大師繼續!”
老聃正聽得津津有味,並不想被一次次讓快嘴的小孔丘所打斷,於是,有些嗔怨地瞪了孔丘一眼,意思很明確:
“你管好自己的嘴巴!聽大師教誨,態度謙虛點兒!”
“咱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在這樣的‘宇宙’裡———‘宇宙’和‘世界’差不多可以一一對應:‘宇’和‘界’,都是指‘空間’;而‘宙’和‘世’,都是指‘時間’。
我們把這個由無數‘宇宙’所組成的‘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這個‘大千世界’,不僅僅是‘時間’、‘空間’意義上的;還有其他幾種視角:包括有形的、無形的等等區分辦法。”
釋伽緩緩道來,從“宇宙”這個人類所目前想得到的最大尺度,開始講起。
“所以,我們所說的這個‘大千世界’,不僅僅是能看得到、摸得著的有形世界;更是心底裡、腦海中所能領悟得到的無形世界。”
“‘有形,無形’?就像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四個人的身形樣貌,就是有形的;但是我們四個人心底裡、腦海中的所思所想,就是‘無形’的,是這樣理解,對嗎?大師?”
小孔丘很是聰慧,馬上舉出了一個他所“領悟”到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