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家的府邸門匾已換了。

李績看著站在面前的兒子,直到聽見旨意,與他說了不少話。

聽著父親的解釋,李震這才醒悟過來,關於河西走廊的事,從來不是自家與太子之間的事情。

而是陛下與太子之間的交換。

“父親,孩兒恐怕昨晚說錯話了。”

李績低聲道“無礙。”

在帝王家事面前,哪裡能說得上話,這一次終究成了皇帝與太子之間搖擺的條件

李績心裡很舒坦,至少太子是為自己家著想的。

“往後我們家的家業不重要,你去了之後定要看住河西走廊。”

“孩兒明白。”

李績負手而立,道“軍令不可耽誤。”

李震快步走出家門,翻身上馬後,一手拉著韁繩,一手舉著旨意,在這個時候還顯空曠的朱雀大街上賓士。

就快出城,他舉著旨意大聲道“奉旨調任河西走廊,軍機不得延誤,速開城門。”

本來還未到開城門的時辰,見到來人高喊著,急忙開啟城門,放人離開。

準備上早朝的時分,李承乾見到了大將軍,笑道“英公。”

李績躬施禮道“太子殿下,臣慚愧。”

李承乾笑道“大將軍不用慚愧,是孤疏忽了。”

昨晚的事,一早就有了結果,在皇帝與太子之間的交易中,河西走廊出現了巨大變動。

首先修繕河西走廊的李義府被調了回來,就連兵部侍郎也被召回。

而李績的兒子被調任河西走廊任職河西道折衝府都尉,但依舊由李大亮調遣。

英公的家業保留在河西,並且英公的兒子去河西走廊,是為了看護太子在河西走廊的修繕事宜。

往後東宮與李績會走得很近。

因河西走廊一旦修繕完成,來往關內外的西域客商會更多,難道說他們會繞過河西走廊嗎?這根本不可能。

早朝上,陛下對兩道旨意的緣由隻字不提,也沒人提及這件事。

一個月之後,關中進入了二月,天氣乍暖還寒。

夜裡的氣溫很低,李義府比段瓚先一步回到了長安,在河西走廊接到旨意之後,與李震交接好各項事宜,便快馬加鞭回來。

本想著比段侍郎先一步到,現在李義府只好策馬在長安城的城門前晃盪。

長安城宵禁了,城門也不會為自己一個新上任的御史開啟。

難怪段侍郎會慢個半日腳程,原來是早就算好了腳程,等他來長安時,正好是城門開啟的時辰。

如此,李義府也打消了在長安短暫落腳的念頭,按照旨意徑直去洛陽覆命,不用向朝中稟報河西走廊事宜。

“駕!”李義府一聲大喝,策馬朝著洛陽方向而去。

沿著渭河一路前行,就快走到渭南地界的時候,李義府拉住韁繩,讓馬兒停下。

而後安撫著疲憊的戰馬,緩緩走入眼前這個村子。

馬蹄聲與戰馬打響鼻的動靜在夜裡很清晰,一直走到了渭南縣的縣衙前停下。

久居河東的裴明禮對戰馬的聲音很敏感,他從睡夢中醒來。

先是爬上了牆頭,看到來這裡的只有一人一騎,問道“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