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兄的餘光看向自己,李治連忙將地上的橘子皮撿起來。

雖說沒有言語,但李治撿橘子皮的動作很慌亂。

李慎會意檢查了一遍,確認地上沒有橘子皮了。

皇兄這才繼續往前走。

兄弟互看一眼,終於踏實長出一口氣,跟上皇兄的腳步。

……

貞觀九年,十月的下旬,十月二十五。

年滿十七歲的太子依舊沒有進行冠禮。

似乎朝野宮中都快忘了,太子的冠禮始終沒有開辦。

只有寧兒一直記著這件事,可既然陛下與皇后不說,她不好提起。

太子殿下如往常一樣,對這件事從未提及。

小福整理著一些臘肉,將他們洗好之後,切好,用來燉著吃。

東宮殿內,李麗質看著兩個因橘子吃多了,而上火的模樣,嘴角起了痘痘,是又好氣又好笑。

“讓你們貪嘴吃橘子,不聽告誡,自作自受。”

李治現在喝著苦口的藥,道“都是慎弟喜歡吃,弟弟才跟著吃的。”

李慎嘴角也起了痘,他捧著碗喝著藥,道“與弟弟無關。”

李治也八歲了,李慎也七歲了。

看著這兩個弟弟,李麗質苦惱道“反正嶺南的橘子也吃完了,你們之後也沒得吃了。”

李治道“還有香蕉。”

李麗質又看了眼這個沒出息的弟弟,道“就知道吃!”

李承乾坐在一旁笑著,看著老師讓人送來的文書,聽著耳邊弟弟妹妹的話語聲。

寧兒走到一旁道“殿下,應公與徐侍郎來看望太上皇了。”

李承乾應聲道“準備一些酒水與飯菜,他們來看望爺爺又要說起當年的舊事,孤就不過去了。”

“喏。”

天氣轉涼得很快,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可北風帶來的涼意,還是讓東宮的孩子們多添了兩件衣裳。

李承乾看著老師讓人從中書省送來的文書,這些文書都已是批閱過的,會送來東宮,是老師覺得太子應該看這些。

一卷卷翻看著,今年除了各地的將領回長安,如馮盎,柴紹他們其實還有一些各地的地方文官前來述職。

就比如權萬紀一回來就被封了治書侍御史,又身兼吳王府長史伴在吳王左右。

長史一職本來東宮也是有設立的,徐孝德現在是工部侍郎身兼東宮長史。

這份奏章是權萬紀遞交給中書省的。

說的是今年入秋之後,洛陽遭了大水,好在大水的範圍並不大,淹沒了一些田地,這份奏章提議讓朝中多關照洛陽的河道。

今年的秋雨已過去了,黃河的汛期也結束了,照理說不會再有大水。

對長安來說,向東去洛陽,洛陽處於黃河的中下游。

黃河水患治理一直是一個難題,貫穿歷代皇帝的職業生涯。

現在這個難題又隱隱出現在了眼前。

長安周邊的水系經過歷代的治理,相較於以前平穩了許多,龍首渠與鄭國渠修繕之後,水流也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