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一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3/3頁)
章節報錯
李承乾心中又頗覺得幸運,因從一開始就強化了基層建設,並且往後還要強化各縣的建制,社稷能否穩固萬萬最考驗基層,一個社會體系的崩塌也往往是從基層的崩塌開始的。
皇帝們所謂的社稷之重多半是這樣的理解的吧。
看著她的表情,李承乾道“有心事?”
寧兒道“妾身沒有心事。”
見陛下已批閱好了奏章,寧妃就讓人將這些奏章都送下去了。
今年沒有去年那般喧囂,蔥嶺大戰勝利之後,今年過得格外安穩。
臨近休沐之前,李承乾又召見了上官儀。
上官儀既是太子的東宮舍人又是朝中的御史中丞,而這人又是個十分盡忠職守的人。
除了向上官儀問詢近來太子的情況,也有些事要交代。
一疊卷宗被抬到了面前,上官儀神色多了幾分凝重,這些卷宗看起來都是新的,沒有摺痕,墨跡都是完整的。
李承乾道“這些都是吏部的卷宗,在地方建設上還是有些太鬆了,即便是朝中說得再嚴厲,每一次都將規矩畫得清清楚楚,可官吏一旦到了地方,通常都會‘入鄉隨俗’從而又換了一副模樣。”
上官儀已拿起了卷宗翻看了起來。
李承乾又道“朕希望御史臺加強監察隊伍與指導的隊伍,不要讓地方官吏太過地方了,他們是朝中的官吏,要分清楚他們的職責與規矩,哪怕他們要冒犯地方的舊習。”
上官儀放下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
“朕不希望再看到地方縣治鬆散,他們是朝中官吏,他們要為鄉民做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社稷的行為,他們的為人作風都是社稷的作風,他們若紈絝,那就是朝政紈絝。”
李承乾正色道“上官中丞,朕希望往後監察官吏是一件尋常事,糾正風氣是必須要行之事。”
上官儀道“臣領命。”
“御史臺準備十隊人手巡查各地,接受鄉民檢舉,多詢問鄉民。”李承乾語重心長道“這件事很重要,有勞了。”
上官儀作揖彎腰行了大禮。
松贊干布依舊在等著皇帝的召見,這個冬天的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
當今陛下時而清閒,時而忙碌,唯獨松贊干布一直在朱雀門前等著陛下。
直到朝中休沐,松贊干布見到了一隊隊的官兵離開了長安城。
這大半月,松贊干布每天都會在朱雀門前,看看送出來的政令,問一問禮部的官吏,陛下是不是看到了他的奏章。
而官吏們每一次都會告知他,陛下看到了他的奏章,但陛下沒有召見他。
每天都是這個回答,今天朝中休沐了,松贊干布看著高大的朱雀門關上,低著頭正要離開。
“贊普!”
聽聞話語聲,松贊干布看向對方,道“郭寺卿。”
郭正一邀請道“贊普能否借一步說話?”
“好。”
郭正一帶著松贊干布來到了自己的府邸中,讓家人端來了羊肉湯,道“家中拮据,贊普莫要見怪。”
他搖著頭端著碗大口喝著羊肉湯搖頭。
郭正一道“其實贊普不用一直等在朱雀門前的。”
“郭寺卿是何意?”
“你大可以離開長安城,現在就回吐蕃,不會有人阻攔贊普,也不會有人過問,哪怕是沿途的關隘,也會有人給贊普放行。”
松贊干布遲疑地放下碗筷,一碗羊肉湯已下肚。
郭正一將自己的這碗也端給他,又道“這都是陛下吩咐的,早在祿東贊離開長安時,陛下就有此吩咐了,你回去吧。”
松贊干布感受著腹中的溫飽,向著太極殿的方向行禮,朗聲道“謝天可汗。”
郭正一道“贊普這麼走了,陛下覺得很可惜,這才會多日不見你,其實贊普對大唐一樣很重要,對社稷對吐蕃與大唐的安寧,還望贊普能相助,為了大唐更為了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