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1/3頁)
章節報錯
父子倆躺在竹子製成的躺椅上,面朝著藍天,躺累了就稍稍坐起來,看著昆明池清澈的池水。
昆明池建設於漢武帝時期,那時候這裡就是關中最大的人造湖了,到了現在經過幾番擴建之後,昆明池的面積增了十餘頃,水位更充足,看著也更舒心。
經過改造之後,昆明池更加大了,蓄水量更大,它發揮著水庫的作用,給周邊的村縣供水。
李世民道“難道沒人與你說過要給這個昆明池蓋上蓋子,不擔心水被嗮幹嗎?”
李承乾搖頭道“人們依舊需要有蓄水節約用水的習慣,昆明池水庫的水也不是用來揮霍的,這是為了給將來以備不時之需,為了安全。”
正說著,有一個內侍快步跑來,稟報道“陛下,河間郡王說今天要去軍中想問陛下,能否讓太上皇也去軍中……”
李承乾道“父皇很忙,沒空。”
內侍看了看,正悠閒坐在水池邊,吹著涼風的太上皇,甚至太上皇還吃了一顆葡萄。
內侍又看了看太上皇,再看看正喝著冰鎮酸梅湯的陛下,心中會意之後,他神色嚴肅地行禮告退,而後走到後方對更小的內侍吩咐道“看到了嗎?陛下與太上皇這麼忙,就不去軍中看操練了。”
小內侍遠遠地望了眼昆明池邊的景色,便快步離開去通稟。
自從太上皇越來越年邁了,白髮也越來越多了,這十年間太上皇衰老得尤其快。
好似就在這十年間,黑髮成了一頭的白髮。
還記得當年東征時,太上皇還沒有白髮,只是十餘間,好似老了二十歲。
六十一歲的李世民坐在兒子身側,又問道“大食很遠嗎?”
李承乾道“遠啊,聽王玄策說去一趟兩萬餘里,來回一趟就是一年的光陰。”
李世民對現在的大唐疆域已沒有概念了,多數時候的概念與印象那都是前隋年間開始的。
李世民知道天山的南北,知道蔥嶺在哪裡,乃至漠北與高句麗,卻不知道大食的所在。
“你說青雀要是在長安,他的文學館學子該給朕畫一下大食的地圖。”
李承乾道“兒臣去年就安排了,再過三兩年,就會有人將地圖送來。”
李世民感慨道“再等三兩年?若是朕再年輕十歲,就親自去蔥嶺看看。”
李承乾接過內侍端來的冰鎮酸梅湯,又給父皇倒上一碗。
“朕還記得你當初說過,想要看中原各地百里河開,役馬成群,你現在看到了嗎?”
瞧著父皇的笑臉,李承乾道“過些年吧,過些年再去看看。”
看向遠處,李承乾又見到了正在帶著孩子們玩鬧的母后,如今的母后也是一頭白髮了。
不過,近來母后看著孩子們總是面帶笑容的。
李世民稍稍坐起來,不悅道“怎麼?這昆明池的魚釣不上來嗎?”
五個提著魚竿的內侍分明就是嚇得一哆嗦,提著魚竿更加緊張了,還有一個壯著膽子解釋道“陛下,這昆明池的水深,不好釣。”
也不知道這個內侍哪裡來的膽子,敢出言解釋。
李承乾給一旁的老楊遞去眼神,年邁的楊內侍點頭,就知道了怎麼做。
其實給太上皇釣魚的差事很難得,若是釣到的魚更多,就可以一直給太上皇釣魚取樂。
而釣不到魚的內侍就會被換下。
現在這個出言解釋的內侍明天就會被換下,換個人來給太上皇釣魚。
太上皇與皇太后越來越年邁,當今陛下陪著兩位老人家的時間也越來越久了,有時候接連一整天陛下都會陪著太上皇。
至於陛下陪伴太上皇時,朝中的事多數都交給了太子在處置。
這位太子吧,要說能力,是有些平庸了。
大概是現在的皇帝太強,在眾多朝臣眼中,這位太子更像是一個正常的人。
如今太上皇也不會太過管著太子,現在是太子最忙的時期,那孩子要學的知識,是尋常同齡人的數倍。
漸漸日沉西山,李世民也不知自己是如何睡著的,再醒來時,身上蓋著毯子,兒子也不在身邊了,看了看身邊正在給孩子縫補衣裳的妻子,低聲詢問,“孩子們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