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來傑坐在毯子上,邊上煮著奶茶,他吃著糌粑又道“聽聞大食的那個阿里回去了。”

慕容順頷首道“嗯,聽說了。”

這兩年間,在天竺的王玄策一直蒐集著有關大食人的訊息,甚至能夠聽聞一些大食內部的爭鬥之事。

眼下,茹來傑與慕容順都得知了一個訊息,大食人的哈里發就要換人了,而且下一任哈里發很有可能就是伊本阿里。

曾經的大食很強大,可如今來看,見到過大唐兵鋒的茹來傑與慕容順都覺得大食人的強大也不過如此,甚至在治理方面,大食人根本不能企及大唐。

國與國的戰爭往往還取決於大後方是否安寧。

就如大唐此番出兵,是為了保護伊犁河與西域的子民,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就能夠得到萬千子民的擁護,事關伊犁河,後方的子民會給前方的大軍帶去源源不斷地馳援。

而大食則不同,他們是為了戰爭而戰鬥。

“王將軍準備得如何?”

茹來傑喝著奶茶道“八萬兵馬,隨時動身。”

慕容順道“不去殺了伊本阿里嗎?”

茹來傑搖頭道“本來王將軍也是這般考慮的,可我覺得暗殺並不能帶來太大的成果,說不定伊本阿里回去之後還會讓大食內部更動盪,不如坐視。”

慕容順道“且等著吧,我們看看唐軍此戰如何。”

蔥嶺北側的高原,這裡是瓦罕走廊的東北方向,八百餘里地。

一隊隊唐軍沿著一條河道縱馬而行,遠處的冰川與唐軍皆倒映在清澈如鏡的河面上。

這條河穿過大宛,一路通向藥殺水河,途經東曹與石國,拿下了這兩地,唐軍就控制了藥殺水的主要河道。

最前頭的裴行儉與狄仁傑拉住韁繩,後方的大軍也停下駐行。

裴行儉翻身下馬拿出水囊,在河邊取水,而後又看著遠處的城池,這裡是藥殺水的支路,河道在這裡蜿蜒北上,而在對岸就是東曹,北上就是石國。

裴行儉道“過了河就是東曹,等候前軍軍令,待薛將軍兵圍石國,我們就去攻打東曹。”

薛萬備道“如此甚好。”

狄仁傑還坐在馬背上,他一手拿著地圖道“過河之後迎面就是東曹,可東曹與米國很近,我們可以一戰拿兩地。”

眾人沉默了片刻,大抵是狄仁傑覺得一戰拿一國太費事了?

乾脆一戰拿下兩國,那麼唐軍這一戰就可以拿下三國。

狄仁傑目光看向地圖的西側,西曹與史,康三國就在西側,這三國說不定可以同時拿下。

“如此甚好!”

沉默了良久的薛萬備又開口了,嚴肅的表情重複著剛才的話語。

餘下的眾人也沒有意見,打仗就像吃飯,一口口地吃終究是太慢了,而且軍功還不夠分的,兩路兵馬十餘個將領,該怎麼分軍功?

蔥嶺地界,以烏滸水為界,也就是胡人所言的阿姆河,落在蔥嶺地界的這條河分為了兩個地界,以東是蔥嶺諸國,以西是波斯舊地,也就是現在大食人盤踞的地界,而在阿姆河以東一共八個小國。

換言之,算上行軍攻下一座城,然後再休整再行軍,需要花費半月時間才能再下一城吧?

期間還要治理,統籌,排程。

攻下一地之後再回首攻打另一個地方?

疲於奔命不說,唐軍也不能像馬賊那樣作戰。

等唐軍拿下這八個小國,說不定要大半年的時間,還可能會被各種破事拖延一年以上。

自小在京兆府長大的狄仁傑十分清楚效率的重要性,當年為了提高京兆府的行事效率,為了提高效率,增加強度,許敬宗讓各縣的縣令苦不堪言。

現在打仗也是,狄仁傑一邊畫著進攻路線,一邊道“石國不像大宛那般能夠輕鬆拿下,而東曹的防備則薄弱許多,依照兵法來講……”

說著話,狄仁傑畫出了三條路線,五萬大軍分為兩路,幾人爭論了一番,便開始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