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捏開核桃那又薄又脆的核桃,道“司農寺的人已開始專研在中原各地培植核桃。”

“有成果了?”

“還沒有,茉莉花也是如此,希望來年能夠種出來。”

溫泉宮的水很渾濁,像是長年沒有換水,指不定溫泉下是不是還有些蛇蟲養著。

楊內侍終於讓人打通了水渠,溫泉池內的水被放了出去,直到水都見底了,留下了池底積攢多年的雜物,又有一群內侍下到池子裡打理。

留下了一個簡陋的池子,李承乾更沒有心思坐在這裡,而是走到溫泉宮的殿外,看著眼前這個開闊的池子。

驪山的池子有很多,不僅有溫泉宮的溫泉池,還有外面的大池子。

這裡的池子也是年久失修的樣子,幾個孩子正在往池子裡丟石頭玩。

池水泛著綠色,應該也是池中的水環境壞了。

傳聞中驪山行宮修建在西周時期,來濟這位老人家到了驪山,就說要去尋找當年的遺蹟,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遺蹟,聽說是在驪山。

之後吧,驪山行宮這個地方多數都和桀紂昏君聯絡在一起,只要是久留在驪山的皇帝,多數都不是什麼好皇帝。

李承乾覺得這是十分片面的,不能因皇帝去了一趟驪山,就覺得這個皇帝是個昏君。

陛下向來是喜淨的,讓陛下看到如此雜亂不堪的驪山行宮,實在是在場所有人的罪過。

李承乾背過身,看著眼前的溫泉宮,道“給這裡改個名字吧。”

李世民道“你想要改成什麼?”

接過內侍遞來的筆,李承乾執筆書寫,寫下了華清宮三個字,又吩咐道“從此,這裡叫華清宮,這裡的池塘叫華清池。”

一旁的內侍回道“喏。”

大唐的新帝到了驪山,從此驪山行宮就有新的名字。

今天一家人就是來春遊的,父皇與母后也都有了許多白髮,李承乾與蘇皇后,還有寧妃坐在桌邊整理著孩子們的衣裳,這些孩子一年長一歲,去年冬季做的衣裳,來年冬季就穿不下了。

蘇婉道“去年準備了不少好的綢緞,正好可以給孩子們用上。”

寧兒抱著一疊舊衣裳,對一旁的宮女吩咐了幾句,宮女帶著衣裳就離開了。

在宮中蘇皇后主持宮中用度,照顧孩子的事多數都是寧妃在安排。

今天陽光正好,李承乾道“今年入夏之後再收拾驪山行宮吧,朕也不常來這裡,今年來一次,下一次也不知要何年何月了。”

“陛下是擔心他們凍壞了,陛下聖明。”

儘管這麼說了,在父皇的安排下,還是讓他們收拾驪山行宮了。

畢竟這裡是驪山行宮,既然皇帝來了這裡,給了這裡名字,為了天子威儀,驪山肯定是要收拾並且重建的。

就連來濟也是站在父皇這一邊。

李承乾也沒打算辯解,餘下的幾天就帶著家人在驪山走動。

倒春寒度過之後,接下來的幾天都是晴天,走在晴空下暖和的甚至還有了些許睏意。

李承乾看著父皇正在教著孩子們如何使用弓箭,一邊喝著茶水。

依舊帶著些許寒意的風吹過,讓人不自覺提了提神。

正喝著茶水,英公也來到了驪山上。

見到孩子們站在一起張弓搭箭的模樣,英公愣神看了良久,眼淚便不受控制流下來,他用袖子擦去眼淚行禮道“陛下。”

李承乾道“英公坐吧。”

李績聞聲坐下,解釋道“又往安西都護府派去了一千兵馬,三路將軍。”

李承乾頷首道“還是老樣子?”

“老樣子。”

君臣兩人相看一眼,便心領神會。

派往西域的兵力其實並不多,而且關中兵馬更少,現在的西域兵馬有六萬,其中關中兵士也只有一半,其餘的多數都是回鶻與西域,還有吐蕃兵組合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