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字據所寫,李善需要給張柬之賣書。

文林館的書很特別,都是鄭公語錄,而這種書是關中最多的,也不知為何還要拿出去賣。

思量了片刻,李善在寒風中搓了搓手,再一次回頭看了眼還在大快朵頤吃著早食的弟弟妹妹,他拉著一車的書朝著咸陽橋而去。

張柬之讓孩子們跟著一群稍大些的孩子去讀書,而後他自己則坐在一旁喝著茶水。

一旁的僕從問道“那孩子是先生以前就相識的?”

張柬之搖頭道“那孩子看著像是天生就能賣書的,多看他一些時日,文林館也不會白養著他。”

僕從應道“喏。”

文林館與長安城的四大學館不同,文林館不在長安城,往來官吏卻很多,順便帶一些村縣的孩子教書,多數時候在這裡走動的人都是官吏,有的經過考核可以任職當官,還有的剛來這裡需要進行考核。

張柬之剛喝了一碗茶水,就有官吏腳步匆匆。

來人是吏部的官吏,他翻身下馬遞上一卷書,道“張主事,這是吏部讓人送來的名冊。”

張柬之接過名冊看了一眼,蹙眉道“這些人都是不能為官的嗎?”

“上查三代,他們的子嗣也不能為官,如今在朝中乃至各縣為官的官吏,但凡有貪墨或犯事者一律記錄在案。”

陛下終究還是這麼做了也好,官吏不比平民,官吏犯事加以數倍懲罰,為官者就要如履薄冰。

張柬之站在文林館前,又見到了一個人朝著這裡而來,來人是上官庭芝。

“柬之兄!”上官庭芝笑呵呵上前。

“聽聞庭芝兄升任刑部了。”

上官庭芝擺手道“只是一個郎中而已,依舊還要兼顧著大理寺,還在大理寺當值,順手去刑部照應。”

說著話,上官庭芝遞上一卷紙道“懷英讓人從西域給你送來的書信。”

“多謝。”

“老夫先告辭了。”

“慢走。”

送別上官庭芝,張柬之這才回到了崇文館,開啟了狄仁傑送來的書信。

人與人是不能相比的,張柬之自己與狄仁傑,裴炎這種天賦異稟的人也是不能比的。

開啟書信,狄仁傑講述著他們在西域的遭遇,以及西域的一些事。

這些年朝中派往西域的官吏有很多,其中就有很多新任的官吏,似乎在朝中有一種風氣,年輕官吏想要在朝中立足就需要先去西域或者吐蕃闖下一片功績。

說不定是狄仁傑與裴炎回來時,他們已位列六部侍郎,二十餘歲的侍郎,這也太年輕了。

張柬之錯愕一笑,當今陛下就喜任用年輕官吏,只有年輕的官吏才能心無旁騖,也更熱血。

狄仁傑還在信中交代一定要給他回信。

一些雪花,從窗外落到書桌上,外面的風雪好似又大了幾分。

到了午後,李善就回來了。

他站在門口一副要想見,又不敢打擾的樣子。

張柬之無視了他的目光,而是繼續提筆書寫著回信,一邊寫著回憶這兩年朝中發生的事。

陛下已下旨命安西都護府的兵馬掃平蔥嶺諸國,待書信送到狄仁傑他們也該知道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