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2/3頁)
章節報錯
直到現在,武功蘇氏的子弟鮮有在朝中為官的,倒是有很多人在各地支教。
只能說李唐這一朝的外戚,沒有任何一個小輩子弟在朝中為官,外戚一脈薄弱得不像話。
蘇亶拿起其中一卷,將書卷開啟看著其中內容,道“需要上百名夫子,將括地誌的學識揉碎了,將學識分在一卷卷書中,還要由淺顯易懂到精深,都需要時日。”
兩人正說著,有學子來稟報道“稟主事,太府寺的人來了。”
蘇亶撫須道“太府寺的人來做什麼?”
“說是陛下旨意。”
蘇亶又坐下來,見到了一個太府寺的官吏,來人是太府寺的少卿王九思。
王九思是朝中鮮有的年輕少卿,太府寺少卿。
儘管現在科舉及第的年輕人不少,可能夠位列少卿的年輕人,依舊不多。
王九思快步走到書庫前,行禮道“本是佳節,前來打擾,實在抱歉。”
對方行禮得體又恭敬,蘇亶道“聽聞,你近來在寫各地放牧的奏疏?”
王九思道“正是,關乎人們吃肉的大事,陛下說會多給予下官方便,不過此番來之前下官也沒有見到陛下,只是有內侍來傳話,讓下官過來一趟。”
蘇亶算是明白了,今天這一前一後都是陛下安排的。
眾人剛喝了一口酒水,卻見弘文館的主事孫處約也來了。
如此,文學館,崇文館,弘文館,太府寺的人都到了。
最後,上官儀到了崇文館,蘇亶才明白了陛下的意圖。
蘇亶是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自家的女兒是當今皇后。
而蘇亶對上官儀也只能客客氣氣,只因上官儀是最早跟隨陛下的人,于志寧,許敬宗,上官儀此三人就是當年重要的東宮班底。
當年的陛下還是太子,就是憑藉此三人,一步步得到權力。
要說識人之明,是不是有當年的老太公高士廉在指點當年的太子,沒多少人清楚。
蘇亶覺得,以前的那些事甚至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清楚。
而陛下還是太子時,僅僅只是依靠這三人一步步走入中書省,不得不說那時的陛下,就有了十分獨到的眼光。
如今想來,當年的這三人,現在都已在了朝中十分關鍵的位置。
據說現在的工部尚書徐孝德也是,傳聞中徐孝德靠著給陛下送茶葉,送到了工部尚書的位置,也不知道這件事是真是假……
蘇亶對上官儀客客氣氣,上官儀也是一臉的恭敬。
也在上官儀的話語中,在場的幾人明白了陛下安排今日事宜,讓這麼多人齊聚崇文館的真實原因,是陛下想要編寫幾套書,這幾套書是給支教夫子所用的。
從孩子蒙學開始,一直到長大大致從六歲到十二三歲這個年紀,孩子們每年都需要換一套書,並且每套書都需要有進一步的學識。
重中之重是需要一個十分博學的人,涉及數術,經義,史書,禮教……以及諸多旁門。
上官儀道“諸位不要覺得括地誌編寫成書只是開始,對陛下而言只是第一步。”
話語一頓,面對在場眾人,上官儀又道“往後還需要長安四大學館與朝中各部通力聯合,需要為此編寫十數年,甚至數十年。”
王九思道“下官得到內侍衛的傳報,這才來的崇文館,也不知道需要太府寺做何事?”
上官儀道“王少卿這一年查問各地的畜牧頗有成效,學識需要編寫入書中。”
蘇亶道“崇文館的人手本就不夠,看來要多做準備了。”
上官儀道“朝中的秘書監也好,著作郎也罷,陛下還要設立新的官邸。”
蘇勖神色瞭然,恐怕一個官邸還不夠滿足陛下的,還要再多建設幾個。
蘇勖道“上官御史,此事聽起來,恐怕沒有數百上千人,辦不成。”
上官儀道“可一旦完成了,對以後來說是一勞永逸的。”
蘇亶搖頭道“想要以後一勞永逸,就需要從一開始,就做得足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