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人,李泰忽然失笑,心中自是明白了老先生的深意。

一生風光的漢時東平王劉蒼一度位列三公之上,甚至獨攬輔政大權,直到後來幫助皇帝,自始至終都在輔佐皇帝。

生前殊榮不斷,死後依舊頗有榮寵。

李泰還記得,自己是父皇最寵愛的孩子,那時候王珪或許就希望自己能夠像劉蒼那樣,生前有無盡的殊榮,死後也有恩寵。

只因一生都恪守本分,正如劉蒼那般,不以殊榮自喜,安心輔佐皇帝,得以善終,得以人們傳頌。

“老師是希望青雀能夠如東平王劉蒼那般……”

李泰低語了一句。

文學館內,只有因疲憊正在睡著的編撰們,沒人回應魏王的話語。

老先生是用心良苦的,這些道理李泰早就明白了,只是老先生時常說起,時常教導。

一夜過去,李泰看著八駿圖出了神,也不知不覺睡了過去。

翌日,當些許陽光從文學館的窗戶照入,李泰便睡醒了。

蘇亶正在為括地誌做著最後的準備,一卷卷的書開始裝車,而今天文學館門外站著不少人,正在等著文學館的括地誌成書的這一天。

駱賓王站在文學館門外,等著那扇關了多年的大門重新開啟。

楊炯坐在一旁吃著餅,道“今年你不打算去支教嗎?”

駱賓王道“我要去吐蕃支教,等崇文館在吐蕃支教的名額。”

“這些塞外邊遠之地,也如此緊張嗎?”

駱賓王道“西域的崇文館都滿人了,今年的名額沒了,不過我今年先去軍中,蘇主事說就算不支教,今年入夏之後,我就可以去吐蕃了。”

楊炯道“聽說現在吐蕃還有反賊。”

“無妨,殺了就好。”

兩個年輕人說著話,等在這裡的人越來越多,似乎很多人都提前得到了訊息,今天括地誌一定可以面世。

眾人還在等著,卻見一隊官兵正在朝著文學館而來。

楊炯道“聽聞這個括地誌集六朝古書,閱盡天下群山,寫盡歷代山川地勢,此生若能一見括地誌,此生足矣。”

駱賓王已習慣了楊炯的講話方式,總是三言兩語就會說得慷慨激昂,又帶著一些詩意。

大抵,楊炯覺得這世上沒有比括地誌更集大成的書。

來文學館的官兵越來越多,原本圍在門口的坊民被驅散,官兵站在門口,還有內侍正在高聲念著旨意。

皇帝給了魏王許多賞賜,甚至一度給了最高學士的稱號。

文學館的大門開啟,眾人紛紛翹首望去,見到了一駕駕裝滿了書卷的馬車,這些馬車在兵士的護衛下,運出了文學館,送去了宮裡。

眾人的目光跟隨著這些書卷離開。

運了半個時辰,當所有的書卷都運出了文學館。

李泰又讓人關上了門,道“今日,文學館關門。”

在文學館大門就要關上的一剎那,駱賓王見到了門中的一眼光景,他看到了正在陽光下喝著茶水的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