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一份份捷報送至後方的大營,到了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看著奏報蹙眉,契苾何力因對敵大意,吃虧中了埋伏,被薛萬備救了,誰知契苾何力不顧傷口,掉頭又去打高句麗人。

契苾何力一路追殺高句麗兵數十里,斬首一千餘人,餘下悉數潰逃。

李績率領四千騎兵,迎戰高句麗四萬大軍,殺敵兩萬有餘,其餘悉數投降。

劉仁願親自帶兵衝陣,拿下橫山磨米兩地,王玄度與薛仁貴追殺高句麗兵一百餘里,殺得高句麗人膽寒。

江夏郡王李道宗帶兩萬兵馬拿下遼東城,斬殺高句麗將領所扶孫,俘獲平民三萬餘口

張儉帶兩萬兵馬南下直取建安城,大破高句麗軍,斬首數千人,繳獲糧草十萬石。

一個月時間,至此唐軍掃平遼水東岸,唐軍兵鋒直指高延壽十五萬大軍。

阿史那社爾與李思摩帶著兩萬突厥騎兵渡過了遼水,與唐軍會合一處。

張亮的海船終於到了西岸,並且派出丘孝忠渡海扼守直取鴨綠江。

李世民看完了手中的軍報,眼神多了幾分堅定。

“將這些捷報送去洛陽,給朕的太子與舅父,父皇好好看看。”隨後又吩咐道“拆去遼水浮橋,此戰不留後路,唐軍必勝之。”

“喏!”

李恪看著蘇定方大將軍正在畫著的行軍路線,注意到了駐蹕山,心中還有幾分不解,便沒有多言。

貞觀十八年八月,一匹快馬到了洛陽城下,傳令計程車卒高聲道“陛下渡過遼水,連克數城,大捷!”

“大捷!陛下渡過遼水,連克數城!”

捷報送到了洛陽的皇宮內,正在乾陽殿早朝的李承乾走到殿外,接過了捷報。

捷報到手先是交給了一旁的舅舅。

李承乾甚至聽到了大殿內的群臣鬆了一口氣,陛下此番出征渡過遼水就有如此大捷,朝臣心中安定不少。

長孫無忌將捷報交給了岑文字,而後傳閱了下去。

早朝散去之後,李承乾單獨留下了舅舅,岑文字,兵部尚書段瓚與李大亮大將軍。

一張地圖鋪開在眼前,李承乾蹙眉看著如今的形勢。

照理說在六月到了遼東,渡過遼水,在七月就有了這等戰績,實在是難得。

“就要入秋了。”

太子殿下忽然說了一句,長孫無忌與岑文字皆是沉默不言。

李大亮道“入秋之後,遼東各地酷寒,恐難以再進攻。”

李承乾詢問道“岑侍郎,關中的棉衣送來多少了。”

“回殿下,已有五萬餘件。”

“嗯。”李承乾稍稍頷首。

好在,今年西域的棉花收成很不錯。

聽說是捷報來了,直到早朝結束之後,李麗質這才拿著一盤葡萄放在邊上,聽著皇兄與朝臣商討。

李承乾道“張亮渡海到了遼東,後續是否還可再派人過去。”

李大亮回道“末將願走一趟遼東。”

“不急。”李承乾坐下來看著幾人道“讓薛萬徹大將軍帶五千兵馬,攜帶棉衣渡海前往遼東,及時補上。”

“喏。”岑文字趕忙離開去吩咐事宜。

“殿下侯君集大將軍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