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年剛開始,正值正月,一家人正在過年,本該是慶賀的佳節,陛下與太子的心情都很不好。

就算是皇帝對封禪的過程滿腹抱怨,朝中還是有條不紊地準備著封禪事宜,甚至拿了李唐皇帝家的族譜先一步送去了泰山祭祀。

見父親出了殿,小於菟忙上前道“爹,爺爺是不去封禪了嗎?”

李承乾揣著手道“皇帝說出去的話,豈能輕易收回,還是要去的。”

小於菟接著道“那孩兒也能封禪嗎?”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你還小,不用去想這些事。”

“嗯。”

小於菟跟在爹爹身邊,一路走過了一座座大殿,來到了皇城中的兵部。

兵部侍郎崔墩禮就在這裡當值。

見是太子殿下來了,正在吃著湯餅的崔敦禮忙行禮。

李承乾道“不用多禮,你吃吧。”

今年河北的麥子收成很好,洛陽與關中並沒有饑荒,也沒有發生褚遂良擔憂的事。

現在湯餅麵食已是絕大多數人的主食。

崔敦禮三兩口將湯餅吃完,而後擦嘴行禮道“殿下前來有何吩咐?”

李承乾看著掛在兵部牆上的地圖,“新羅還要多久才能拿下百濟?”

崔敦禮回道“去年夏季,新羅與百濟各地狂風大作,許多地方都被淹了,他們不得不向高句麗借糧,現在已停戰了。”

“你知道倭人嗎?”

崔敦禮在地圖邊上畫了一個圈,道“臣所知倭人就在新羅渡海以東。”

小於菟坐在一旁,聽著爹爹與崔敦禮的談話,椅子很高,雙腳便前後不停晃著。

李承乾道“讓金春秋拿下倭人,他需要多少兵力?”

崔敦禮回道“若新羅人擁有唐軍兵械,千餘人足矣。”

“當真?”

“前隋時,隋煬帝派裴世清前往倭人地界,查問倭人情形,聽說倭人的王安排了很多女子伺候裴世清,為了留下他倭王甚至還將女兒送給裴世清……”

李承乾聽著這些奇聞異事,一時間竟然語塞。

崔敦禮道“不過前隋留下來的卷宗並不多,都是一些坊間傳聞,也不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裴世清確實去過見過倭王。”

說罷,他還拿起一卷奏章,道“這是高句麗守備將軍高延壽遞交兵部奏章,倭人想要將一些高句麗人遷去他們的地界,高延壽並沒有答應,而是將這件事遞交了朝中,臣還未批覆。”

李承乾接過奏章看著上面的內容。

崔敦禮道“倭人長得並不高,他們羨慕高句麗人的高大。”

“此國需要滅了。”

聽到殿下言語,崔敦禮有些疑惑,但也沒有多問,滅就滅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承乾叮囑道“讓高延壽帶兵協助金春秋,若今年夏天金春秋還拿不下百濟,就告訴他以後不要派使者來大唐了,讓他跳海自盡去。”

崔敦禮忙道“臣這就寫書信告訴他。”

李承乾又叮囑道“封金春秋為新羅柱國,命他執掌新羅一應國事與兵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