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啟程封禪(第2/4頁)
章節報錯
所以說,治理社稷的事終歸是不能滿足所有人。
杜荷比朝中的官吏更清楚錢的流向,也更清楚哪些縣比較富,哪些縣比較窮。
若杜荷進入京兆府,他就能夠調整現在的產業不均勻與結構散亂的困境。
所謂產業不均勻,是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有的縣作坊很多,有的縣沒有作坊,技術水平低,效益不佳,地方基礎較差。
前兩年關中新建了五十座作坊,因腳步太快,人心浮躁,很多人冒進,導致這些作坊倒閉了近一半……
最後還是杜荷給他們打點的,贖買了他們倒閉的作坊,花了一些銀錢建設成酒肆與商鋪,這才扭轉了盈虧。
所以杜荷公子依舊是關中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但這種幫助只有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對杜荷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不過他家底厚,就當是抄底收購產業的一種手段。
貞觀十九年的冬天很漫長。
大雪中,一車車的蜂窩煤運入了洛陽。
有些時候李承乾擔憂洛陽與關中會不會提前出現環境汙染的問題。
但再看看,人們因得到蜂窩煤能夠用來取暖做飯,看到人們臉上的笑容,又覺得這都沒什麼。
人類文明的歲月很漫長,現在提前走兩步,未來或許可以少走很多步。
在一聲聲鐘聲中,李承乾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今天小孟極滿月了。
寒風呼嘯的洛陽皇宮靜謐得像是靜止了一般。
直到貞觀二十年,正月,皇帝開始為封禪準備。
禮部要做的事有很多,封禪之前就派人前往泰山,為封禪事宜做準備。
李承乾坐在父皇的大殿內,聽著父皇發著牢騷。
去年說的封禪,現在就抱怨著前往泰山耗費的人力與物力太多,不願去封禪。
“陛下,太子殿下,倭人使者求見。”
“不見!”李世民當即丟下一句話。
李承乾撫著額頭坐在一旁,示意內侍太監退下。
現在的倭人還沒有國名,他們只是倭人,一種人罷了。
也不知道金春秋是怎麼搭上倭人的,現在的新羅人正在與百濟開戰,金春秋要一統高句麗的南面。
讓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的局面化為兩家獨大。
但金春秋並不是一個打仗的好手,他與百濟義慈王的戰鬥有輸有贏,有來有回的。
兵部侍郎崔敦禮一度讓人送去書信,說他金春秋是個不成器的。
崔敦禮罵得很對,唐軍東征的時候金春秋就隨著大軍出行,他跟著唐軍什麼本領都沒有學到,難道不該罵嗎?
他跟著唐軍東征時,都幹什麼去了。
指望著金春秋能夠打下百濟之後,東渡攻打倭人?
要不是看在金春秋與朝中還算是熟悉的份上,還不如扶持百濟義慈王,儘管義慈王很無道。
皇帝正在抱怨著泰山封禪要準備的事太多。
太子的臉色也很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