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3/4頁)
章節報錯
柴哲威是柴紹與平陽公主的孩子,他年歲已過三十,在軍中算是穩重的將領。
兩人正說話,卻見侍衛來稟報“太子殿下,趙國公來了。”
李承乾停下腳步,回頭看去,道“舅舅。”
長孫無忌作揖道“殿下,臣與岑文字,馬周眾人商議,向陛下請旨,冊封高藏為高句麗王,給予認可,封淵蓋蘇文為高句麗柱國,可其人放鬆警惕。”
“必要嗎?”
聽到殿下反問,長孫無忌又道“若能緩解前軍遇敵的壓力,那就是可行的。”
李承乾頷首道“來人。”
“末將在。”
一個侍衛上前。
李承乾吩咐道“帶舅舅去軍中大營面見父皇。”
“喏。”那侍衛作揖道“趙國公隨末將來。”
長孫無忌還是一臉頗有心事的樣子,就跟著侍衛離開了。
到了晌午的時候,李承乾洛陽行宮內看著各縣的奏章,從中可以瞭解現在的洛陽各縣的發展情形。
這些天,關中的奏章也接連送來,關中各縣再分各鄉的事宜進行得還算順利。
有內侍快步而來,道“殿下,陛下下旨封高藏為高句麗王,封淵蓋蘇文為高句麗柱國。”
李承乾知道這個國書的意思,淵蓋蘇文在高句麗的所作所為都是不正義的。
就因為這種不正義的行為,很容易落人口舌。
現在的淵蓋蘇文心虛,並且父皇的旨意能夠讓他心存僥倖。
打心裡,李承乾有點不喜歡舅舅的這種計策,這種擺出大唐默許的意思,來麻痺一時,到最後唐軍兵至遼水,淵蓋蘇文也會醒悟過來。
當然了,也正如舅舅說過的,哪怕能夠讓前軍減少壓力,給高句麗添亂,那也是應該做的。
內侍又道“殿下,趙國公還說要隨陛下出徵。”
“父皇是怎麼拒絕舅舅的?”
內侍稍有困惑,隨後又笑著釋然了,若陛下答應趙國公隨軍出征,也不用自己來傳話,而是陛下讓他們傳旨了。
“回殿下,陛下說太子還年輕,而許國公都已年邁,鄭公也在長安養病,房相留守長安,命趙國公悉心輔佐殿下。”
李承乾頷首,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內侍稍稍一禮,便退到了殿外。
在太子殿下處置文書與奏章的時候,是不喜邊上站著人的,若呼吸聲大了些,殿下都會不悅。
因此從長安而來的內侍太監都很清楚規矩,站在門外絕不去打擾太子。
李承乾又拿起一卷紙,這是老師來信,信中老師命京兆府少尹許敬宗開啟各縣的糧倉,將糧食全部囤積於潼關的倉庫,並且由潼關運入洛陽。
糧草要運輸,水路是最便利的,當年楊廣修建的大運河又要用起來。
李承乾看向另一張地圖,這張地圖是整個中原河道的部署,以及各個州府都在地圖上。
忙完手中的這些事,李承乾讓內侍太監將這些批閱好的文書與奏章全部交給朝中各部。
看那內侍要離開,李承乾又道“慢著,徐孝德還在修建洛陽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