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縣,劉仁軌解釋著“現在的咸陽縣多了七個鄉,也多了一千戶人,四千口人。”

李恪站在一處高坡上,掃視著整個咸陽縣,“有什麼變化嗎?”

劉仁軌坐在一塊石頭上,一手修著草鞋,道“那是吳王殿下看得太遠了。”

“要東征了。”

“是嗎?”劉仁軌將草鞋修好,露出一個不太好看的草結,再用草鞋拍去身上的塵土,這才穿在了腳上。

“這麼冷的天你還穿著草鞋。”

“習慣了。”

李恪神色不悅道“皇兄給你們所有縣令都漲了俸祿,你們的俸祿都是五品官吏相當。”

劉仁軌低聲道“那是陛下與太子殿下聖明。”

“你將俸祿都分給窮困的鄉民,你早晚會餓死的。”

劉仁軌笑著道“咸陽縣有孤苦的孩子,也有無人照顧的老人,能給他們一些就給一些,其餘的都給了家中夫人,我不需要這麼多的。”

李恪雙手揹負道“你真是一個聖人。”

“吳王殿下過譽了。”

“等東征了,恪也會出徵,到時就要募兵,恪來咸陽縣募兵,你與你的民壯跟著一起去打仗。”

劉仁軌沉默不言。

李恪道“有了軍功,你就能過得好一些,這是恪僅有的能夠幫你的地方。”

劉仁軌走下這處高坡,道“朝中有命,莫敢不從。”

李恪走出了咸陽縣,來到咸陽橋的時候,就在這裡見到正在釣魚的皇兄與李泰。

李承乾一手提著魚竿道“見過他了?”

李恪道“皇兄,劉仁軌很散漫。”

李泰慵懶地道“那就換一個。”

“不換。”李恪堅定地道“劉仁軌與恪一同東征。”

李承乾望著平靜地湖面道“你也知道,劉仁軌將俸祿都分給了窮困的鄉民,他的生活才會很拮据,可你想過沒有,即便是他得了軍功,立功之後成了個將軍,他的生活依舊是這般。”

“恪弟,你是好心,但對劉仁軌來說,他的富裕只會讓他去幫助更多的人,而從來不會為他自己留著,到頭來你會發現,他還是如今這副模樣,一點都不會變的。”

李泰接過話,也勸道“身為袍澤好友,希望他能夠過得好一些也沒錯,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劉仁軌是一個不會尋求改變的人。”

李恪板著臉,道“這是恪最後一次幫他。”

李承乾輕笑著,收起了魚竿與兩個弟弟一起回長安城。

“父皇這一次真的要親征嗎?”

李泰忽然一問。

李恪頓時來了精神,“什麼?父皇要親征!”

這青雀其實很聰明,他就是太聰明瞭。

李恪追問道“皇兄,這一次出征會有多少兵馬?”

“一千?幾千?反正不會上萬。”

“那父皇多半不會親征,皇帝出征豈是這點兵馬。”

李泰道“也不要這般斷定,青雀還是覺得父皇定要親征高句麗。”

兩個弟弟各執一詞,李恪覺得皇帝出征一萬兵馬怎麼夠,這不符合皇帝親征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