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奇觀”(第3/4頁)
章節報錯
而後,她安靜地坐在舅舅與皇兄之間,聽著皇兄與他們交談。
小公主當然不懂政事,這位小公主願意聽,眾人皆是笑著。
李承乾看著在場的眾人,道“在你們記錄的卷宗中有不少小問題,很多小問題不能忽視,問題都是積少成多的,小問題也會變成大問題,先前看了張玄弼老先生還有不少儒生對關中的看法。”
“他們說京兆府奴役關中鄉民,其實這並不是黃老之學中的休養問題,而是各縣鄉民的精神面貌與日常生活問題。”
“他們都覺得關中忙碌,是因他們覺得關中鄉民只知在作坊勞作,而不知其他活動,才會如此,京兆府往後工作要與各縣鄉民多走在一起,這是首要的,也是必須的,是作坊建設的前提。”
許敬宗回道“下官會在各縣多準備一些比賽。”
比賽算是各縣的業餘活動,這算是一種富足的生活了吧。
關中快速發展是在沉澱的這十年的基礎上所建設出來的,而這十年的成果與皇帝權力治下的號召力與動員能力,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關中是李唐社稷的基本盤,因此讓皇帝的號召力達到一個空前的強度,天子腳下嘛。
但關中成果是別的州府所不能復刻的,不能一概而論。
這一方面與鄭公以往所提倡治理國家的理念,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皇帝的統治下,權力與階層關係是一個敏感又複雜的關係。
今天,是李義府第一次走入中書省,也是他第二次見到太子殿下,這位儲君看著是個很平靜的人,話語聲很平靜,談吐氣度很從容,似乎這世上就沒有事能夠難得住這個儲君。
他雖說為太子辦事這麼久,但這也只是他第二次見到太子。
已想不起來第一次見到太子時是什麼情形了,如今想來恍如隔世。
這是李義府見到這位儲君的第一印象,大唐有這等儲君,或許真是上蒼在眷顧大唐。
而聽著太子殿下所講的這些鞭辟入裡的解釋,他很慶幸當初聽從太子安排,在河西走廊守了三年,又在洛陽守了四年。
聽到太子殿下接下來的話語,李義府又低下頭。
“有人擔憂官府的權力太大,就容易成為掠奪鄉民的一雙大手,其次京兆府與舅舅想到一起去了,關中各縣的人越來越龐雜,各縣的壓力早已不是當年能比,不論是治安還是安置,都成了一個眼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岑文字回道“殿下,如今藍田縣遷入的人口就有三萬餘人,渭北各縣有近五萬人,有縣裡給他們建了房子,他們也會動手自建。”
褚遂良補充道“這些人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能住下來,不會餓死就好。”
“錯了。”李承乾否定了的話語,道“不會餓死未免太過殘酷了,人們會遷入關中是為了勞有所得。”
褚遂良行禮道“臣失言。”
“無妨,多說說看法不會有壞處的。”
一個勞有所得的理由就能夠吸引如此多的人口來關中,人們的要求真是太簡單了。
簡單到朝中不用費吹灰之力就能辦到,哪怕再做得更加公平公正一些,那就更好了。
但這種理由又不敢多想,要是多想了,又如何能知道這些遷入關中的人,他們以往是如何度過一個個年月的。
但凡多想一些,眾人就會覺得如芒在背,還遠沒到能夠志得意滿的時候。
當說起科舉之後,還有三百名冗餘的官吏不知該如何安置。
李承乾詢問道“舅舅覺得該如何安排?”
話語突然停下,長孫無忌撫須思量著良久沒有開口講話。
李承乾飲下一口茶水。
長孫無忌道“不如在關中各縣增加官吏,看管之餘,讓遷入關中的民戶定下戶籍,雖說可能分不到田畝,但可以以勞作為生。”
關中的人口早就過百萬了,並且還在往兩百萬以及三百萬往上的人口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