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來的皇帝(第2/4頁)
章節報錯
光是這些事就已耗光了蘇婉大部分的心力。
翌日,李承乾繞著東宮晨跑,今天是很重要的一天,今年的這次科舉會很熱鬧,參加科舉的人比之往年都要多。
每次殿下晨跑之後,寧兒都會準備好朝服,她一邊給太子梳理著髮髻,一邊道“近來皇后時常說東陽公主太過隨意了,鞋履總是套在腳上,甚至還喜草鞋。”
“她跟著孫神醫久了,也有些散漫了。”
“嗯,皇后常提及,讓東陽公主端莊一些。”寧兒給丈夫的長髮盤起,戴好發冠,又道“可東陽公主說她若是太過端莊,就沒人敢讓她看病了。”
東陽一直以來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小時候她是個很順從的孩子。
想起六年前她想要拜孫神醫為師,幾乎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也就是邁出那一步之後,她的人生改變了,現在也更自信了。
當陽光灑入東宮的時候,早朝的時辰也該到了。
寧兒站在東宮門口,看著太子殿下獨自一人走向太極殿。
今天是貞觀十六年的立夏,今天的天氣很好,臨近六月,天氣開始變得又幹燥又熱。
李承乾走入安靜的太極殿內。
滿朝文武站在朝班中,等太子在百官面前站定,他們躬身行禮。
太極殿還是與往常一樣,陛下不在的這些時日裡,每天早朝都要開啟窗戶,讓空氣流通,每天開朝之前,都要將這裡打掃乾淨。
李承乾站在朝班前,聽著朝中各部的話語,父皇就要回來了,並且將一道道旨意送來了長安,首先是要將流放的犯人送去西域,充實邊關。
令人感到滿意的是,現在的大唐邊關已擴張到了天山道安西都護府一線。
本來今天的早朝是在科舉與耕地,還有漠北戰事之後的治理問題,大抵上都是話題為主的。
除了正常的政事,御史臺的人還說有人提議復立高昌。
這個想法當即就被駁回,難得的是這一次站出來駁回這個意見的人是張玄素,他大聲道“既已建設安西都護府,何須再復立高昌國。”
其實這個提出復立高昌是朝中維穩一派的老臣,他們多數都是各地出身的老臣,並以兵部侍郎崔墩禮為首,為了減少朝中建設都護府的開支。
讓西域再一次恢復西域人大軍,如此一來只要西域臣服大唐,西域人自然會維穩西域諸國。
朝中老舊的想法依舊存在,這也是無可避免的,誰都想要用最輕巧的辦法來解決沉重的負擔,並且以他們自己在史書上的認知,或者是前人的經驗。
李承乾道“崔侍郎不用擔心朝中開支。”
崔墩禮行禮回到了朝班。
褚遂良手執笏板,走出朝班稟報道“殿下,遼東傳來急報,高句麗內部出現了內亂,高句麗王被殺,陛下命張儉派人查問。”
朝堂上有人開始議論了起來,李承乾頷首道“鴻臚寺派人再去打探訊息。”
“喏。”褚遂良回到了朝班。
高句麗距離長安還是太遠,眾人不在意高句麗的內亂,但在意陛下對高句麗的看法,眼下眾人紛紛猜疑,甚至有人以為陛下就是要東征了。
為此朝堂上又爭吵了起來,意料之中的是今天的早朝,又在眾人的吵架中結束了。
李承乾離開太極殿的時候,眾人還在爭論著是否要支援陛下東征高句麗。
午時之後,今年的科舉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