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稚奴的事業(第1/4頁)
章節報錯
晉陽公主一番的話言罷,欽天監內特別安靜。
李淳風又是無奈一笑,道“老朽真是離開長安太久了。”
“孤恭賀李道長,著書傳世。”
“僅是平生所學,殿下見笑了。”
小兕子手執拂塵,又道“明達可以學嗎?”
李淳風將一卷書放在桌上,道“可以學。”
很簡單的三個字,大有一種書給你,你自己去學的意思。
小兕子也習慣了道長的這種態度,便捧著書,她邁著步子走到欽天監門口,邁步過了門檻,就坐在欽天監門口的臺階上看著書卷。
偶爾有三兩個官吏路過,看到這位晉陽小公主都是笑著行禮。
小兕子坐在陽光下看著書,很是專心。
因東宮的教導,坐在昏暗油燈邊看書是不好的,能在陽光下看書就不要在屋內。
此刻的明達正從道長的書卷中汲取著這些生澀難懂的學識。
欽天監內,李淳風拿出一張圖,這張圖上畫著的是一個羅盤,每一行每一列,在表格中畫著羅盤。
當李淳風將它掛在一個木架上,拉動一旁的繩子,木架緩緩升高,這張圖的全貌這才顯露出來。
圖很大,李淳風將八卦方位當作了座標,在每一個座標上畫了羅盤。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表格,表格內部是羅盤的方位與指向。
李淳風解釋道“貧道在各處緯度進行了水盆實驗,浮在水面上的葉子轉動偏移與轉動的方向做了記錄,越是往南偏移就越小,而越是北上偏移就越大。”
李承乾微微頷首道。
李淳風撫須道“由此可見我們的大地是在轉動的,並且大地的弧度是不同的,就像是一顆轉動的球,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原來李淳風離開長安這一年走了這麼多地方,南渡過了長江,往北到了遼東。
只不過李淳風都是用道門的語言來解釋這些變化,他還有些自己的想法。
等李承乾從欽天監出來,小兕子這才跟上腳步。
“走路的時候不要看書。”
聞言,小兕子聽話地將書卷收起來,將書卷與拂塵一起抱在懷中,她問道“皇兄,李道長還能更進一步嗎?”
李承乾領著她走回東宮,道“不知道呀。”
她又道“妹妹也想與李道長一樣厲害。”
李承乾無奈一笑,道“好呀,但你要從眼前的學識開始。”
“嗯。”
貞觀十六年的春天,到了穀雨時節。
在田地裡勞作的人明顯比以往少了,在作坊中勞作的人更多了。
甘露殿內的物件已換了一批,至於那些損壞的物件也都全部收納了起來,等陛下回來了再做處置。
甘露殿外,李承乾聽著于志寧的稟報,都是一些朝中的閒言碎語。
大方向上,關中一直秉持著輕作坊與農業並行。
工人的群體依舊沒有出現在唐人的認知中,但也許用不了多久。
如今工匠的薪酬越來越高,屬於大唐的工匠階層正在往技術化轉變,反而現在的工匠不再追求美觀,而是在追求實用性與技巧。
紡車已改進了六次,甚至還有人提出了縫紉機的雛形,只是提出了想法而已,處於一種設想中的技術,那種機器也一定是造價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