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3/4頁)
章節報錯
“怎麼?你不知道?”
“臣確實不知劉兄竟然這般舉薦臣。”
“舉薦的奏章已送到了吏部,來年開朝會再議。”
“今天程家又有一頭牛摔死了。”
車駕內又很安靜,似乎殿下不喜聽到這個訊息。
狄知遜又道“臣還在查明緣由。”
“不著急查。”
“臣告退。”狄知遜放慢了馬兒的速度,看著太子的車駕遠去。
刑部尚書劉德威為何會舉薦自己?
狄知遜很困惑,拉起韁繩沿著原路回去。
搖搖晃晃的車駕內,行進在安靜的官道上,甚至可以聽到馬車的輪子壓破地面凍土上的冰層的聲音。
李承乾開啟這卷書信,入眼的是孫神醫關於建設醫館的論述。
孫神醫終究是沒有接受將醫學分科的建議,從一開始與他說的骨科,牙科。
到現在,孫神醫只是將醫學分為了內科與外科,僅此兩科而已。
李承乾看完書信放在一旁,心中思量著,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馬車忽然停下,李績道“殿下,龍首原到了。”
李承乾走下馬車,地面的泥土在這個冬季都已凍結實了,走上龍首原的高坡。
冬季看不到萬木反春,百里河開的景象,也見不到役馬成群,羊群遍地。
冬天的關中與中原其他地方一樣,都是一樣的蕭條。
李承乾迎風站著,其實先前李績大將軍的說法,還是以前的陳舊之見,因關中的耕地是有限的。
可分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現在的人口恢復尚好,田地都有了人耕種,看似不缺糧食了。
遷入關中的人口越來越多,這是表象的實力。
關中的作坊發展與生產力增長,會是將來最重要的實力之一。
田地總歸是有限的,依靠小農經濟的黃河兩岸太依賴糧食,市稅正在連年增長的當下,可以見得這五年以來,關中的生產力是在提高的。
不論是紙張,還是葡萄釀,或者是肥皂在很長一段時間,這是關中生產力與經濟增量的極為重要的三大支柱產業。
但往後呢,生產製造不能就此停止,還要尋求新的增長量。
西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那裡的棉花種到摘都摘不完,棉花與紡織便是關中下一個支柱產業。
距離這個光景不遠了,就待唐軍掃平天山。
當然了,類似的產業建設還可以謀劃,未來五年,關中又會有一場大變局。
既然田畝與糧食是有限的,李唐王朝的基本盤發展就要在保證耕地的同時,側重經濟與貿易發展。
再過五年,再過十年……大概又是另外的面貌。
他們都不知道,這個關中要如何地翻天覆地。
李承乾笑著問道“今年李震該回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