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釣起一條魚,自在地坐下來喝著茶水沒有回答父皇的話語,也不打算回答。

陽光總算是破開了烏雲,照在這片大地上。

父皇坐在搖椅上,身邊放著爐子,閉著眼似乎是睡著了。

李承乾站起身,看到拼圖只是完成了一角,許多碎片放在了桌上,滿滿當當一大堆。

貞觀十二年是極為平常的一年,這一年關中沒有餓死人,這一年關中接連地豐收。

這一年長安城人口增加至七十五萬。

臘月這天,李承乾在李績大將軍的護送下,走在長安城。

經過去年一年的修繕,長安城沒有煥然一新,但從高處看去,街道縱橫一座座四四方方的坊市內顯得格外整齊。

李承乾站在鼓樓上,多看了會兒這賞心悅目的景色。

李績護在太子身後,一言不發。

在兵馬護送下,李承乾走出春明門,就見到了坐在官道邊啃著一張餅的杜正倫。

李承乾揣著手問道“杜侍郎這是又從什麼地方,辦完差事回來了?”

杜正倫嚼著餅,道“臣聽聞太子殿下將事辦完了。”

“多虧杜侍郎指點。”

“殿下說笑了,臣就先回去了。”

生怕與太子再多說一句話,杜正倫快步走回了長安城。

有了李崇義與李景恆作為東宮在朝野外的左右手,往後辦事也能方便許多。

以往這些家事都是父皇與皇叔在安排。

現在不同了,往後的東宮會有自己的家事。

李承乾坐上出遊的車駕,看著沿途的風光,打算再去龍首原看看。

一路上可以見到關中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有一群正在打鬧的孩子見到官兵護送著車駕而來,他們從官道上躲到了田地裡。

還有一群孩子爭搶吃食,在路邊打得連滾帶爬。

如果平均一戶人家能夠有三個孩子,那麼再過十年關中的人口就可以再翻三倍。

李績趕著馬車道“現在遷入關中的人口越來越多了,末將時常聽京兆府的人說好在太子殿下有遠見,在潼關建設了一個巨大的集散地,並且囤積糧食,以供給關中所需。”

“大將軍,以往的關中很缺糧食嗎?”

馬蹄聲依舊,走得並不快,李績解釋道“以前會缺糧食,那時候關中的人少,很多田地都沒有人耕種,現在人多了,耕種的人也就多了,不缺糧食了。”

身後又有快馬追了上來,來人稟明瞭身份,來人正是京兆府的通判狄知遜,他將馬兒趕到車駕一側,稟報道“殿下,孫神醫送來的書信。”

李承乾接過書信,問道“狄通判?”

“臣在。”

“聽聞刑部尚書劉德威很賞識伱。”

狄知遜在馬背上抱拳道“近來確實與劉尚書有走動。”

“今日孤看到了奏章,劉德威舉薦京兆府通判狄知遜入刑部,京兆府通判狄知遜為官期間奔走各縣為人公允正直,正是刑部所需之才。”

聽到馬車內傳來的話語,狄知遜有些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