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藏鹽的開發(第2/3頁)
章節報錯
天下十大商幫在鹽的賣買,也分化成不同的模式,即是販商與鎮商。
販商以內地的晉商、秦商、山商、遊商、廣商、江右商幫、遊商、寧波商幫、為主。
他們交錢得到鹽引後,前往各地買賣,鎮商以徽商、浙商、蘇商為主,負責看守鹽場和取鹽…
晉商、秦商、山商、遊商、廣商、江右商幫、遊商、寧波商幫為了得到鹽引,每年提供給朝廷大量銀子,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而徽商、浙商、蘇商們,因為擁有看守鹽場與取鹽之利,漸漸開始以大批出賣私鹽為主要牟利手段…
當天下最大的十大商人集團,因為地域的不同,對鹽的經營策略,也變得完全不同之後,他們的矛盾,也開始漸漸出現…
販買鹽務的晉商、秦商、山商、遊商、廣商、江右商幫、遊商、寧波商幫,為了鹽方面的買賣,受到了鎮商等,如徽商、浙商、蘇商們的壓制和刁難…
販買鹽務的內地商人,即使擁有朝廷頒發的鹽引,但是,能從鹽場取走多少鹽,還是要看徽商、浙商、蘇商們的臉色…
雖然,晉商、秦商、山商、遊商、廣商、江右商幫、遊商、寧波商幫,還有著其他的生意做…
他們賺錢的速度,並不比徽商、浙商、蘇商們慢上多少,但是,眼睜睜的看著被徽商、浙商、蘇商們聯手噁心,說他們沒有不甘心,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鹽場的控制一直都在浙商、徽商、蘇商們的手中,而且浙商、徽商、蘇商們的實力、勢力也不弱於晉商、秦商、山商、遊商、廣商、江右商幫、遊商、寧波商幫
所以說,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而如今,和珅的這份書簡,卻是給秦商他們指出了另一條路,那就是藏鹽!!!
“………………”
按照和珅的書簡裡的說法,官鹽價高不下,價格太貴,導致私鹽氾濫,簡樸的老百姓們紛紛棄官鹽,買私鹽,官府屢禁不止…
既然如此,倒不如增加官鹽的產量,壓低官鹽的價格,與私鹽競爭,以此來增加朝廷收入。
而徽浙之地,及山東、四川的鹽場已是開發成熟,想要增加官鹽的產量,只能從藏鹽下手了。
“…………”
世人很少知道,西藏其實也是產鹽重地,只不過當世人知道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現代,鹽因為產量的日益增加,已經什麼不值錢了。
西藏的礦鹽,沒有了開採的價值,所以說才沒有打這個注意…
“………”
然而,在現在的時間段中食鹽,還是白色黃金,西藏的礦鹽,還是有很大的價值。
依照和珅在書簡裡的內容,想要開發藏鹽,就要引進大型的牲畜,如耗牛、高馬。
在朝廷銀子緊張的情況下,在這個時代能夠提供這般技術與資金的,不外乎十大商人集團及,晉商、徽商、潮商、還是秦商,山商、廣商、江右商幫、遊商、寧波商幫、蘇商等…
………
和珅的計劃,就是藏鹽交易。
具體的內容,就是將新疆、西藏地區的鹽,開採出來,並且運到北方各地。
陝西靠近河套地區,而河套地區盛產良馬、牧牛,而且,良馬、牧牛的耐力、速度都很好。
在冷兵器時代,牧牛、馬匹就是生產力,一句話,沒有牧牛、馬匹,種地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