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分工】(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老闆這種“自虐”行為,何強,牛歡喜等人有些不明白。
其實在來平頂山的時候,陳天朗已經做了這方面的功課。知道在平頂山一共有六大礦區,還有十來家小礦區。
小礦區他是不會考慮的,一是因為礦區太小,儲藏量不大,陳天朗看到的是二十年後,必須要把煤炭的黃金十年給抓住,自己絕對不能錯過機會。
二是因為小礦區不管是管理還是經營都很鬆散,可以說出力不討好,尤其在煤炭方面稍有風吹草動,首先倒黴的就是這些小礦區。
比如說煤礦發生坍塌事件,有人死了,首先要關閉的就是這些小礦區。小礦區於是爹不疼媽不愛一類,產量低,賺的少,往上疏通關節的費用也就少。
正因為如此,從一開始陳天朗盯著的就是六大礦區。
其中,最大的三家礦區屬於國家集體所有,也就是平頂山市市政府開發的,名稱是平頂山市第一煤礦廠,第二礦場,和第三礦場。
這三家礦場是政府投資,招募工人進行煤炭採挖,不管是管理模式還是經營,都帶有很強的國企色彩。說的好聽點,就是計劃經濟,今年要挖多少煤炭,煤炭產量必須達到多少,都是有目標和有任務的。任務完成了就有獎金拿,完成不了就扣工資。很多煤炭工人的福利待遇也都是國企職工的待遇。沒太大甜頭,唯一的優勢就是“屬於國家正式職工”,名字好聽一些。
除了這三家大煤炭廠礦以外,另外三家分別掌控在私人手裡。也就是說這三家煤礦場是私人承包的,並且拿到了合法牌照,其中有一家的牌照還剩下十幾年,陳天朗也不去考慮。因為續牌照太麻煩了,像自己這樣的新新人類,來到平頂山想要拿到煤炭牌照,那比登天還難,要知道九十年代初的地方保護主義可是很厲害的。
因此陳天朗就把目光盯在了另外兩家大礦場上,這兩家拿的挖礦牌照差不多都是二十年,足以支撐到煤炭黃金十年。所以陳天朗就對這兩家做了具體調查。
首先,第一家名稱是平頂山市“精工煤炭開採場”。負責人叫寇佔奎,平頂山本地人,做生意出身,家裡有官僚背景,因此人際關係網路比較強大。
如今掌控精工煤炭五六年,賺了不少錢,不僅沒打算出手這個礦場,還想要染指其它礦場。因此這家,陳天朗也不予考慮。
第二家礦場名字叫“兄弟煤炭開採場”,負責人是馬金龍和馬金虎兩兄弟。他們也是平頂山的本地人,出身比較接地氣,原本就是煤炭工人,後來兄弟倆集資買下了經營這片礦場的牌照,如今經營八年,煤炭產量不錯,也賺了不少錢,不過最近因為礦場發生礦洞坍塌時間,一下子壓死了三個人,鬧得沸沸揚揚,兩人正在風口浪尖上,再加上兩人歲數也大了,就準備把礦場轉讓,然後經營別的產業,頤養天年。
得到這個訊息後,陳天朗第一時間就對兩人做了研究,發現這兩兄弟都比較心軟,同樣是礦工出身,似乎明白做礦工的難處和苦楚,因此在發生坍塌事件後,難免手段有些偏軟,兒女情長,讓這件事兒發酵,擴大,這才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陳天朗也得到小道訊息,馬金龍和馬金虎兩兄弟這一次之所以會這麼難堪,精工礦場的寇佔奎也“出了不少力”。
寇佔奎對馬氏兄弟倆的兄弟礦場虎視眈眈,擺明了這一次要藉助坍塌事件逼迫馬家低價轉手礦場。
可以說陳天朗現在來平頂山來的正是時候,恰好遇到了一場龍爭虎鬥。
作為外來人,陳天朗知道自己要想在這裡站穩腳跟,就必須接地氣一些,而混入馬家的礦場,先做一個礦工,很顯然,比做什麼都接地氣。
不要忘了,馬氏兄弟也是做礦工出身,對於他們來說,那段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難忘的經歷,尤其人老了,年紀大了,難免多愁善感容易懷舊,陳天朗就是要抓住這一點,到時候以礦工工人的身份和馬氏兄弟攤牌,以便拉近關係。
當然,除此之外,在平頂山煤炭業界,還有一個很不成文卻很實用的規定,那就是一家礦場想要轉讓的話,應該首先考慮的是自己人,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陳天朗加盟了礦場,那就等於和馬家的馬氏兄弟是自己人了,這一點也很重要。
最後,陳天朗之所以要做礦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深入內部瞭解情況。俗話說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這個道理。
……
在瞭解老闆的情況後,不管是何強,還是胖子牛歡喜等人無不愕然。
他們總算明白了,為什麼人家年紀輕輕就能當老闆,自己卻只能當跑腿打雜的。
這就是差距。
當自己還在嘻嘻哈哈的時候,人家已經把一切都算計好了。不浪費一點時間。
當然,接下來四個人就問陳天朗,你去當礦工挖煤深入虎穴了,我們做什麼。
陳天朗當然不會讓他們閒著,笑著說,首先你們誰願意和我一起去挖煤?
牛歡喜當即扭頭,他懶啊,知道挖煤太累,自己可不是那塊兒料。
另外三個全都舉手了,說願意去。
牛歡喜有些尷尬,就也舉手說自己也願意去。
陳天朗就笑笑說,胖子就不用去了,白斯文也不用去,還有何強也不用去,丁鵬你和我去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