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者不殺。

馬端廉身側的下屬也清楚地看到了這四個字。

“他們……這是要逼咱們認降?!”

認降?!

聽得這一句,四下沉寂的氣氛忽然躁動起來。

“吳家軍真肯放過咱們嗎……”

“可信不可信?”

“你們還真想認降不成?難道不知自古以來降兵的下場嗎!說不定咱們前腳出山,後腳便被他們就地射殺!”

“可……繼續留在這裡不一樣是等死嗎?”

“行了,都住口!聽將軍的!”一名身形高瘦面上鬍鬚雜亂的中年男人出聲呵斥道。

馬端廉的視線落在了那張信紙的最下角。

吳恙……

吳家世孫親自寫的勸降書。

若說可信與否,自然是相對可信的。

可是——降……

這個字是他出兵前從未想到過的,他想過或贏或輸或戰死,唯獨不曾想過認降。

“我相信吳家……他們定不會出爾反爾!”

原本被呵斥安靜的人群中忽然有一名年輕計程車兵朝馬端廉跪了下去,蠟黃的一張臉上那雙眼睛裡有淚光閃動,哽聲道:“馬將軍,我不想死!”

馬端廉聽出了他正是附近一帶的口音。

他此番領兵五萬餘,幾乎全都是附近幾城中調撥來的守軍。

其中還有些是被一紙徵兵令臨時徵來的。

他們當中許許多多都是寧陽附近一帶的人士,家中有父母妻兒,甚至有些人在寧陽城中或還有親眷在……

隨他攻襲寧陽,乃是奉軍令行事,不得不為。

想著這些,看著面前一張張求生的臉龐,馬端廉喉嚨處彷彿堵了一層厚厚的棉絮,一時竟叫他再說不出“誓死不降”、“戰死亦是無上榮光”等諸如此類之言。

他的三名心腹已經戰死兩個,還有一個重傷難治,可誰又會記得他們?當今朝廷會感念他們的功勞嗎?打敗了仗的人,只有過,沒有功。

那些軍中拿來激勵士兵們往前的虛無之言,於生死當前,彷彿都充滿了欺騙。

跪出來的那人將好不容易壓制下的氣氛再次點燃。

“我也信吳家,吳家一貫一言九鼎……既承諾降兵不殺,那咱們必然就還有活路!”

“但凡還有一絲勝算,我等拼盡最後一滴血也願隨馬將軍殺出去,可當下……”

“我不想再這麼繼續等死了……”

“將軍——”那中年男人緊皺著眉:“屬下這就將這些擾亂軍心者統統處置了!”

“不必了……”馬端廉聲音乾啞,最後看了那些相繼跪下計程車兵們一眼,動作有些遲緩地轉過身,回到了山洞中靠壁緩緩坐了下去。

他握著手中的勸降書,低低地嘆了口氣。

吳家這封勸降書一送,當真就再無可能殺得出去了……

眼前尚有退路生機在,人心便亂了,再不可能會有孤注一擲拼出性命的悲憤決心。

山洞外,跪著計程車兵越來越多。

一道道或悲拗或微弱的哀求聲往他腦子裡鑽。

能說他們貪生怕死,不配為大慶之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