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5章 大魏朝的經濟方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魏立朝,陳宮被封為大司空,主管建造以及農林稼穡。
大司空位列三公,東漢末年,三公被架空,到曹操時代,丞相替代了三公輔政。
為免權臣隻手遮天,曹鑠登基建立大魏朝以後,重啟三公九卿制,丞相與三公相互制衡,以此達到朝堂穩固的目的。
陳宮奉詔來到。
曹鑠示意他坐下,隨後問了句:“蓬萊最近怎樣?”
“回稟陛下。”陳宮回道:“蓬萊工匠研發新式軍械,自從新式大炮投入以後,進度已是很快。”
“我知道軍工進度不慢,要緊的是民生。”曹鑠說道:“他們對民生研發,有沒有新的進展?”
“民間所需耗費並不是蓬萊重中之重。”陳宮回道:“蓬萊工匠還真是沒有加以研發。”
“即刻從各地搜尋擅長算術、機關術等技能的人才。”曹鑠說道:“在各地開辦學校,大魏需要的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做官而讀書的人才,還需要很多有著專業技能的人才。各個領域都有人才鑽研科技,才能促使大魏飛速發展。我要的是一個在各方面都領先於其他地方的大魏朝,而不是僅僅敦促士子讀書做官的大魏朝。”
“陛下的意思我明白。”陳宮回道:“這些事情一直在籌措,只是進度有些緩慢。畢竟很多人都認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讀書就是為了做官。”曹鑠笑著搖頭:“從今天起,他們的這些想法可是錯了。我不會以六韜取官員,更不會以文采選官員。凡是官員,必須從地方坐起。穩紮穩打為地方做不不少切實有效事情並且在離開地方時,名下沒有爛尾工程的官員,才可能得到提拔。憑著一篇文章就能被朝廷選中為官的日子,早就該一去不復返了。你該考慮如何建立新式學府,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長,由他們自己選擇所學專業。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僅憑文章很難走上仕途。想要成為大魏官員,必須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大魏要的人才是不拘一格,而不是拘泥表面。我這麼說,你可能明白?”
“我清楚陛下的意思。”陳宮低頭回道。
“剛才我和丞相商議了一件事,打算從被向南開鑿大運河,以便日後漕運。”曹鑠向陳宮問道:“你覺得這件事是否可行?”
陳宮說道:“中原一帶江河多是由西而東,陛下要從北往南開鑿運河,耗費的人力財力可是不小。”
“我當然知道耗費不小,可是運河開鑿,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曹鑠說道:“或許運河動工,我將成為在後世某些史官陛下窮奢極欲的暴君,可我卻很清楚,往往暴君辦的事情,才是能給世人帶來無盡好處的。”
“倘若陛下肯寬限工期,而且把河道分到地方,由各地負責開掘,或許會好一些。”陳宮回了一句。
曹鑠眼睛一亮,向他問道:“公臺請把話說明白一些。”
“由南往北然後入海,運河要是起到連通南北的作用,必須貫通不少江河。”陳宮回道:“把開掘的任務交給各地,嚴令徵用民夫時常不得超過一個月。每月輪換不同的民夫,參與開掘運河的民夫發放錢糧,限時工期五年,或許不至於勞民傷財。”
捏著下巴想了一想,曹鑠問道:“限時五年,地方官府萬一從中剋扣民夫薪資口糧,罪過豈不是還要落在我的頭上。”
“所以在開鑿運河的同時,需要多勞煩監察司、大理寺等官府。”陳宮回道:“凡是地方官員,從村長、亭長到縣令、郡守,甚至各地刺史,只要發現剋扣民夫薪資、口糧者,一律嚴懲。以重律約束官員,以寬仁對待民夫。陛下就不會再為地方惡吏揹負罪名。”
曹鑠點頭。
他當然清楚,歷史上很多所謂的暴君,其實下達的政令並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最終演變為勞民傷財好大喜功,無非是地方官吏在行使職權的時候,無限擴大了他們許可權,甚至還從中撈取好處,把朝廷撥發下去的錢糧收入囊中,以達到中飽私囊的目的。
貪官汙吏做的這些事情,往往都會被栽到皇帝的頭上。
要說這些皇帝,替貪官汙吏揹負罪名,虧也不虧。
倘若他們從開始就行使監察職權,把貪官汙吏扼殺在搖籃中,讓地方官吏不敢對投入的工程款項不敢動歪念頭,也就不會鬧到民不聊生的境地。
“公臺說的沒錯,監察司和大理寺那邊我親自交代下去。”曹鑠又向陳宮問道:“農莊如今推行的怎樣?”
“早先陛下在洛陽城外推行的農莊,如今已經開始獲利。”陳宮回道:“農莊所需耗費不多,所得卻要比一般的村莊多了數倍。如今各地都在推行農莊,想必用不了兩三年,大魏境內只有農莊,再不會有散亂的田園。”
“如今大魏的產業,多半還是靠著農業。”曹鑠說道:“其實你我都很清楚,僅僅只是依靠農業,大魏朝根本不可能完全強盛起來。我們需要擴建各地城池,在城內建造工廠以及其他產業。把更多的人口吸引到城內,以工業代替農業。”
“要是依照陛下設想,到時各個城池怕是會人滿為患。”陳宮回道:“而鄉野之間的田地,怕是多半無人耕種。”
“種田,每年不過三四個月而已。”曹鑠說道:“農忙的時候,農夫還有些事情可做,一旦等到農閒,他們每天都是遊手好閒,幾乎無事可幹。像這樣平白的耗費人力,難道公臺就不覺著可惜?”
陳宮錯愕的向曹鑠問道:“敢問陛下的打算究竟是……”
“鼓勵生養,擴建城池。”曹鑠說道:“把大魏的建設重點放在工業和非工農的另一產業上。至於農業,像農場那樣的莊園化已經可以滿足百姓所需。江淮、中原等地,水陸航運發達,地勢相對複雜,不太適宜發展農業。土地交給農場經營,在那裡卻要把重點放在工業和其他產業上。北方平原,沃野千里,地勢平坦,才是真正施行農業的最佳地帶。至於南方蠻夷地帶,交代凌雲閣和望月樓,要他們派出遠航商船,四處找尋其他有人生活的大陸。一旦找到,與那些地方通商。不肯通商的,下令海軍遠征,把他們打到願意通商為止。各地依據自身條件發展不同的經濟主體,早晚有一天,大魏會成為世上最強大的王朝。”
“陛下交代的我都記下了。”曹鑠吩咐的這些,陳宮有不少還沒想的太明白,尤其是最後一條,發展南方居然要商船和海軍並進,確實是他以往從來沒有考慮過的。
“大魏朝的大司空,和以往任何朝代都是不同。”曹鑠接著對陳宮說道:“公臺身上的擔子可是不輕!”
本章完
{老鐵請記住 新八一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