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4章 物資得用錢來換(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們以後要走的路還很長,要打的仗也還很多,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曹鑠回道:“壓榨盤剝,把百姓弄的走投無路,並不是圈錢的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幫著百姓富起來。只有百姓富了,我們才能收取更多的稅賦,府庫才能充盈。打天下確實很難,治理天下卻要比打天下更難。”
扭頭看向陳宮,曹鑠微微一笑:“我們確實是高高在上,百姓確實是需要仰望我們。可我們應該,明白,高位者如果沒有生活在底層的百姓,又怎麼體現出優越感?又怎麼能體現出尊貴?拔高高位者的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不愁吃穿。人活著,最基礎的不過是衣食住行。等到這一切都滿足了,他們才會去想更多的辦法,滿足一些吃飽穿暖之外的渴求。”
“還是主公看的明白。”陳宮回道:“要是當初的大漢皇帝能明白這些,大漢也不至於破敗至此。”
“其實大漢的末代皇帝還是想過要勵精圖治。”曹鑠微微一笑:“只可惜天數已盡,無論他們做什麼,世道已經輪轉,也不可能再隨著他們的心意發展。”
想起當年的劉協,陳宮不免一陣唏噓。
身為大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劉協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想著怎樣讓漢家再次強盛起來。
可惜,他不懂發展自己的勢力,只是一味的想要利用豪雄的能力平定天下,然後再從被他利用的人手中接管大權。
劉協的想法無非是天真的。
沒有哪個人不會自私到得了天下以後,還把大權拱手交給已經成為傀儡的皇帝手上。
回顧過往,凡是傀儡皇帝,哪個得到了好下場?
楚漢相爭之時,項梁要人從鄉野中找到正在為人放牧的懷王。
天真的懷王也以為他是楚王,可以號令項羽、劉邦等人。
所以才有鉅鹿之戰以前,懷王安排宋義作為主將,而項羽只是副將的過往。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次,他被項羽記恨。
在項羽攻破咸陽封賞天下以後,再也沒有用處的懷王,被人截殺在前往彭城的路上。
大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劉協何嘗不是那樣。
當年他在董卓的扶持下,從兄長劉辯的手中接替了大漢皇帝。
劉辯死後,劉協日子過的卻並不安穩。
他越來越發現自己已成為董卓的附庸和傀儡。
要不是最後司徒王允設計殺了董卓,身為大漢皇帝的他,早就被董卓取而代之。
董卓死後,劉協的日子也不是太好過。
他李傕郭汜控制,成為倆人號令天下的傀儡。
直到後來,曹操到了長安,好言好語的把劉協哄騙去了許都。
曹操沒想過要稱帝,接他卻是想著利用劉協的皇帝身份節制整個天下。
凡是與曹家為敵的人,都被劉協歸咎為大漢朝的逆賊。
所以曹操才能名正言順的討伐其他豪雄,一步步的掌握大權,最終打下了曹家的基業。
曹鑠能夠有今天,並不只是他有個好父親。
更總要的是,劉協曾在曹家發展的過程中,為曹家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劉協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源自於桓靈二帝的無道昏庸。
桓靈二帝在位,吏治不明,各地官員橫徵暴斂,再加上朝廷為了滿足兩位皇帝的索求,從各地徵募大量錢財,以至於鬧的民不聊生遍地餓殍。
要不是有那兩位皇帝做出的鋪墊,大漢也不至於迅速積弱,最終淪落到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當年的黃巾之亂,公臺應該還記得。”曹鑠毫無徵兆的向陳宮問了一句。
“當然記得。”陳宮回道:“要不是黃巾之亂,靈帝也不會下令各地招募鄉勇,曹公也就不可能有陳留募兵。中原也不至於動盪多年,到如今也沒個消停的時候。”
“說的就是。”曹鑠說道:“桓靈二帝把天下禍害個千瘡百孔,到了靈帝時,卻想著利用天下豪雄討滅黃巾。他的想法無疑是沒什麼錯誤的,可他卻低估了人的貪慾。既然有了成就大事的資本,誰還願意只是給人做臣子?尤其是實力已經超出朝廷,還有哪個人願意無端的受他人指使?”
“主公說的沒錯。”陳宮點著頭嘆了一聲:“不過轉念一想,要是大漢沒有衰落,主公又怎麼可能得到機會掌控天下?”
“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隨時都可能殞命喪身,在那樣的情況下,生與死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曹鑠說道:“造飯或許會有一條活路,不造反只是死路一條。如果是公臺,你會怎麼選?”
陳宮回道:“天下是朝廷的天下,身為臣子,當然寧死不反……”
“那是因為你出生士族,決然不會餓死,也無法體會百姓們的心思。”曹鑠說道:“要是讓你和他們一樣,每天忍受挨餓受凍,為了活下去,你也會鋌而走險。”
望著還在建造牧場和農場的地方,曹鑠接著說道:“要是百姓都能像你一樣穿的暖吃的飽,一些需要滿足的小願望也能得到滿足。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反叛朝廷?又有什麼理由和朝廷作對?就算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他們蠱惑百姓,又有幾個人肯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