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外的村莊以最短的時間建造完畢,村民也是儘快遷入。

這個時代的建築材料,並不像兩千年後有著各種化工原料,只要房屋建造完畢,村民就可以直接入住。

深秋是收穫後的季節。

在深秋以後,還有漫長的冬季。

村民們正是要利用冬季,把曹鑠農場圈著牧場的設計給構造成現實。

荒地生滿了雜草,村民們最先要解決的是把雜草給除掉,然後再挑選出來。

可以用來飼養牛羊的作為幹飼料留下,等到來年再用。

不能飼養牛羊的,則擺放在空地上,一把火給燒了,再掩埋進泥土裡。

曹鑠並沒有讓百姓們用水去澆灌草木灰,而是要他們直接挖出大坑掩埋。

草木灰裡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可它卻有個很大的弊端,一旦見到水,有機物將會隨著水而流走。

燒出的草木灰被村民們掩埋進神坑,陳宮又安排人把土地分成許多小塊。

每一塊土地大約五六分左右,兩塊土地拼接在一起就是一畝多。

沿著田地,人們還開鑿出了水渠。

水渠一直延伸到一塊被清出來的平地。

平地靠在洛水岸邊,曹鑠在岸邊主持建造了十多架水車。

水車並不需要人力蹬踩,在水車的上方有著一隻碩大的風車。

風車轉動,牽動著水車的輪軸,可以把洛河的水引到水渠的交匯口。

只不過在水渠的交匯口,建著一個由石頭圈起的房屋。

說它是房屋其實並不貼切,因為它只有四面的牆壁,根本沒有房頂。

而在房屋的裡面,則是一個大大的深坑。

深坑與水渠連通在一處,牆壁的上方也有著四隻風車,每隻風車都牽著一個像是船槳一樣的東西。

只要風車轉動,船槳就會在深坑裡攪動,無論裡面放著什麼,都會被攪的翻卷到上面。

這個深坑就是將來用來丟棄牛羊糞便的化糞池。

它連線著水渠,也連線著洛河。

洛河的水從中流過,透過船槳一樣的東西攪拌,把化糞池裡的牛羊糞便給捲動起來,然後流入水渠,最終進入水渠邊緣的田地。

所有的一切準備妥了,人們要做的只是等待春天,把牛羊幼崽送到這裡。

除了飼養牛羊的牧場,曹鑠還指派村民建造了一排房屋。

房屋裡有著供暖設施和一排排的籠子。

這裡將會成為家禽的孵化場。

家禽孵化以後,要是天氣暖和,會被放到牧場任由它們隨意亂走,在草地裡尋找蟲子和草籽去吃。

這樣飼養出來的家禽,肉質鮮美,要比一直在籠子裡養著的更緊俏一些。

當然,這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什麼叫做籠養家禽,曹鑠只不過是想要村民們省心一些。

畢竟籠養家禽在防範病菌方面,也要比地上散養耗費大的多。

牧場並沒有像曹鑠相像的那樣只是用木頭柵欄圈起來了事。

承擔牧場的村民認為,還是在周邊建造起石頭壘砌的圍牆要穩妥的多。

曹鑠琢磨了一下,村民提的意見確實也沒有錯。

石頭圈起來的圍牆不存在縫隙,家禽也不可能輕易鑽出去。

尤其是牛羊,即便亂跑,也不會跑到圍牆外面去。

站在正在興建的新式村莊,曹鑠看著村子外面的牧場和農場。

他身旁的陳宮說道:“主公,這樣做可是真的大手筆,官府承擔牛羊幼崽,還要提供雞鴨鵝的幼苗,就連洛水也被圈起來一片,裡面將要依照主公的吩咐放養魚苗。要是真的一切都能成真,這座村子裡的村民,不出三年,應該可以富的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