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餘人?”曹操詫異問道:“連續數場戰事,你俘虜了那麼多敵軍,都弄哪裡去了?”

“老弱多半都分派到了普通的村子。”曹鑠說道:“稍微精壯一些卻又不算十分精壯的,我都給他們分派到了軍戶村。在我治下,所有地方都是軍戶村在負責防務,我能調動的三萬人全是精銳常備軍。”

捋著下巴的鬍鬚,曹操想了一下說道:“我尋思著,憑你的三萬人恐怕對付不了那麼多敵軍,我打算讓鍾鯀配合你,擊破袁家和匈奴、西涼的聯軍。”

“我覺得匈奴人幫助袁家是有可能,然而西涼馬騰和韓遂,卻是不太可能。”曹鑠說道:“只要父親派人前往西涼,說不定能說服倆人轉而進攻袁家。”

看向曹鑠,曹操說道:“你怎麼會有這樣古怪的想法?”

“敢問父親,我的想法哪裡古怪?”曹鑠問道。

“你知道馬騰和韓遂是什麼人?”曹操說道:“倆人早年就去了西涼,雖然受朝廷約束,然而他們卻極少入朝。馬騰只是在當年李傕、郭汜叛亂的時候帶兵來過中原,從此往後就再也沒有來過。說他們是朝廷的官員,倒不如說已經是西涼羌人更加貼切。”

“雖然他們和羌人整日廝混在一起,可骨子裡畢竟還是我們中原人。”曹鑠說道:“父親不試一試,又怎麼知道成與不成?派兩個人去做說客,成了固然是好,即使不成,父親也不會損失什麼,而且還能更及時的做出應對。”

“你覺得派誰去合適?”曹操問道。

“實話說,我並不清楚父親手下都有誰。”曹鑠回道:“我認識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已。”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曹操說道:“明天一早我就詢問荀公他們的意見,如果他們也是這樣說,再選派人去西涼好了。”

“父親英明。”曹鑠應了一聲。

“這次我讓子桓在壽春,你都教了他些什麼?”合上地圖,曹操向他問道。

“我教他的可多了。”曹鑠說道:“去荊州的時候,我特意和他說了什麼叫兵不血刃奪人之心,什麼叫做有些地方可以佔,而有些地方不能佔。”

“他懂了沒有?”曹操微微笑著問道。

“似懂非懂吧。”曹鑠說道:“畢竟子桓年紀還小……”

“小?”曹操說道:“他已經快十五了,你十四歲的時候就帶兵打過張繡,如果不是你,我可能也折在了宛城。”

“那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曹鑠咧嘴一笑:“父親要是不提,我也早就忘記。當初不是我們曹家還不夠強大,如今的曹家,也不可能再出現那樣的事情。就運算元桓有那本事,他也沒那機會。”

“你倒是會為他開脫。”曹操說道:“做兄長的,怎麼能如此縱容兄弟?把他留在壽春,就是想要你多加苛責。你倒好,不僅不苛責,反倒還護著他。”

“知子莫若父。”曹鑠腆著臉說道:“子桓和我是兄弟,從小也是一塊兒長大。他光著屁股滿院子跑的時候,我就帶著他玩兒。在外面,我能對別人兇狠,可是在家裡,又怎麼能拿那一套對付兄弟?”

曹鑠話說的中肯,曹操哪會知道他暗中早就對曹丕留了提防。

“算了,算了!”曹操擺了擺手說道:“從今往後我也不要你教他什麼,我看你也教不出什麼好。今天已經晚了,你趕了這麼久的路又在你母親那裡吃了酒,應該已經倦了,還是早些回去睡吧。”

曹鑠躬身行禮說道:“我先告退,父親也早些歇著,可不要太操勞了。”

PS:今天又是十章兩萬字,好累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