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兵臨(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到了宮中,只見宮城中太后與兩位太妃皆是一樣的大衫鳳冠的莊重打扮,便是連著宮中侍奉的女官也是穿著繡小珠的紫色團領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官服袍子(1),頭上帶著一年景(2)的冠子,滿宮上下都是最為隆重正式的打扮。
這般便是任誰都能看出時局的特殊性了。
太后金氏見著昭明福昌兩位長公主來了,倒像是抓住了主心骨一般,只是含著疲倦的笑意:“你們兩個來了,我這心裡就安心了。若不然,我這心裡總是慌張,害怕的跟什麼似的。”
昭明長公主上前扶著太后,“母后放心,如今時刻,兒臣自然是要入宮的。前線的男兒們守在城門口,咱們就守住這宮中,一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處。”
“好哇,好哇!”太后金氏老淚縱橫:“這才是咱們大歆女子該有的氣度膽量,有你們在,咱們無論如何,大歆的體面是在的。”
穎姝坐在底下,瞧著殿中一眾人的神色,再回想著這一路眾人面上含著的情緒,大概都是凝重複雜的,有的含著畏懼,有的則是含著一股堅毅與決心,似乎早就在心中做了最壞的打算。
打從心眼裡,穎姝敬佩這樣的人,能將最壞的結果想到,並且將慌張隱藏於內心外露出力量的,都是具有強大力量的人。
“太后放心,皇帝親自帶著將士們去守住了城門口,白部佔不了便宜的。”淑慶太妃看著慌張的太后,相比之下她則是顯得端莊淡然許多,並且有著把握全場的氣勢:“我已然賜了白綾刀刃下去到了各個宮中,若是宮城也受不住,咱們這些女眷都會殉國的。”
映賢太妃面上亦是堅毅:“是啊太后娘娘,您放心。咱們身為大歆的后妃,定是與大歆榮辱與共。”
與兩位臨危不懼把控一切的太妃相比,太后金氏越發顯得很焦慮不安,甚至還不住地往下掉落著眼淚。
之後的三日裡,幾乎整個宮城裡的人都是憋著一口氣的,看起來秩序井然與平時沒什麼差別,然而總有緊張急迫的危險氣息。人人心中都擔憂著,人人心中都多少藏著一絲恐懼。
這三日中,只說是兵部尚書餘潛帶領武清伯石橫從城中兩側夾擊白部主動出站。白部卻是直接綁了太上皇到了城下,逼迫大歆皇室投降或是捐出國朝國庫中全部的錢財,不然就要殺太上皇滅口。然而太上皇卻是扯破了嗓子告訴城門上的皇帝李明,萬勿聽信白部之詞,不用顧忌自身性命,務必守住京城,守住大歆江山。
兩軍僵持之下,白部的旦尚國王卻是不敢輕易動了身為萬國之主的太上皇帝李景,因此倒是一時猶豫不決,結果竟是中了武清伯與餘潛的突襲,又兼後方兵丁早就因著不熟悉大歆地形氣候,一來此地倒是生了疾病,整個白部軍力減弱,瞬間潰不成軍。
皇帝李明見此,高聲喝道:“若白部敢動太上皇一根毫毛,白部今日便不會有人出大歆,到時看看,究竟是大歆先亂,還是白部先亂。”
白部旦尚國王不傻,他自然知道孰輕孰重,想來想去之間,最後只能帶著太上皇灰溜溜地走了。
白部未能攻打進去京城,反倒是自己損失了諸般兵力,大歆以微弱之勝算,保衛住了平京城。
大歆獲勝的訊息傳來,宮城中人人皆是鬆了一口氣,憋悶了這麼多日,終於算是得以輕鬆片刻,太后金氏更加是喜極而泣,連聲叫好。
“好啊!好啊!白部終於沒有得逞,先帝啊,我也算是沒有辜負了你的期望啊!”
所有人都為自己能夠抱住性命而高興,皆是道:“恭喜太后,天佑大歆。”
穎姝得到勝利的訊息之後,大袖中緊握著的手這才緩緩舒展開來,慢慢將手中的小匕首給放下,伸出手來一看,掌心裡早就是一手的汗了。
既然城門保住了,外頭的沈斌,也算是能鬆一口氣了。
注(1)《明史》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輿服中這樣記載明代宮女冠服:“宮人冠服,制與宋同。紫色,團領,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以金圈之,珠絡縫金帶紅裙。弓樣鞋,上刺小金花。烏紗帽,飾以花,帽額綴團珠。結珠鬢梳。”
(2)一年景:北宋宮女常在大節慶典禮上帶著的一種花冠,在冠上裝飾四時之景色花卉的絹花,故稱“一年景”,因前文提到的宮人冠服與宋同,故有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