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果然有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凶多吉少的意思便是,太子如今身子已然虛弱至極,便是坐起來吃口飯都很難受,這般的身體,顯然不適宜再代替皇帝處置國事了。
不僅如此,不知皇帝派給太子看病的太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竟是直接說出了太子身體羸弱,恐在生育方面不大能行。
這番言語一出,便是在朝廷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譁然紛紛,後宮娘子們議論紛紛,總歸總有人會時不時地牽扯出皇帝有費太子之意的謠言來。
皇帝卻是未有如往常一般對著太子責罵許多,也不關愛,也不指責,只是淡淡地道一句:“好好照顧著太子。”
而隨後,皇帝下令頒詔,下令鋮王李明監國。
對此,鋮王的第一反應便是親自伏闕上·書表達惶恐,幾乎是顫抖著表達了他並不想也不敢代替太子監國之意。
“國朝祖訓,宗室總不好參政的,雖說是從前也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宗親參政,可那都是美名遠揚品行卓著之人,臣弟無德無能,怎敢身居此位。”
皇帝則很是親熱地攙扶起鋮王:“明兒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太子身子羸弱,不堪大任重負,可這朝中,便沒有朕能夠放心的人了啊!兩位皇兄素來閒雲野鶴,最是不願意染指京中之事,便是兩位皇兄願意幫襯著,可距離遙遠,怎能如此?只有明兒你,離朕最近,又與朕一起成長,把這大歆交給你。朕才放心啊!”
“可是……皇兄……臣弟資質鄙陋,怕難以承擔皇兄重託啊!”
“無妨,內閣有三楊閣老以及汪閣老,都是極頂用的人,你若是不明白,問他們也是好的。再不濟,還有太后呢。說起來太后曾經也在父皇重病之時垂簾聽政穩固過朝局,你放心便是。”
鋮王猶自想要拒絕,皇帝卻是做出一副再不允許鋮王推脫之狀了。
所以無論鋮王如何拒絕,如今都已然是不能拒絕之事了。
最後,皇帝下旨,太子身子不適,轉鋮王監國,朝政大事若有決斷,轉太后金氏決斷。
太后也是推辭,只是皇帝幾乎是哭著跪到了萬壽宮門口,涕泗滂沱地祈求太后金氏出手相助,太后只能勉強答應,並且勉勵皇帝:“盼望君上早些過來,大歆山河康泰。”
皇帝很是感激地道:“定不辱母后期望。”
之後剩下的後宮諸般事宜,依舊是交由皇后處置,一切都被安排的“妥妥當當”。
到了正月二十一,御駕帶著親信衛隊以及世家子弟組成的兵馬從永定門出征,帶著十萬大軍親征白部。
但凡國家有戰事,京城中的佛道兩教總是會格外繁榮昌盛,好似整個平京城都瀰漫了一股子香火燃燒的氣味。而那些京中貴婦,日常生活從閒聊嘮嗑變成了相約寺廟道觀,共同清心叩拜神佛。
什麼城東這個觀靈,城西那個廟裡的菩薩有求必應,什麼山上的佛祖是金身所塑,最是靈驗。
於是在這一階段,總會見著華頂錦板的豪華馬車載著穿錦著錦的貴婦們的身影在城中四處奔波往來在求神拜佛的路上。
迷信事業的繁榮,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局勢的不明朗。
起初穎姝還很不理解,而後她開始漸漸接受,甚至有些逐漸內化在心底裡了。若不是懷著身孕,自己也恨不得能和金氏一起每日裡往外跑去為沈家祈福。
不過兩人被長公主給制止了,“你們兩個懷著身子,如今全平京城的貴婦娘子們都恨不得整日裡擠在寺廟道觀裡頭,裡頭人擠人的,你麼麼兩個人出了門若是有了什麼閃失可怎麼好?只安心在家養胎便是。”
但是長公主自己親自去宮裡問太后請了一尊佛像供著,整日裡叩拜。
連著永福侯爺都來忍不住道:“公主,你歇歇罷。媳婦們想要拜你不讓,怎麼你自己卻是拜了起來?”
長公主長長一嘆:“能有什麼辦法,只求著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如今我這當孃的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如此了。”
連長公主這般不信神佛的人都如此,可想而知這平京城裡的那些有跟隨御駕出征的世家子弟該是如何了。
穎姝經過仔細的思考探究得出,其實不論這種做法是否有用,也不論這些貴婦娘子們到底是否相信。對於她們而言,不過是想要求得一片心安,求得寄託與盼頭,只要做些什麼,總不什麼都不做強。
於是穎姝也開始拿起筆抄起了各種經文來。
沈斌的腰還半好不好的,也不被允許下床多走動,於是他的樂趣則是靠在床上,看著穎姝抄寫經書,並且嘲笑穎姝的字跡。
不過等到沈斌逐漸好起來的時侯,穎姝的字跡也練就的越發娟秀了。一筆簪花小楷,煞是標準好看。
連著沈斌都不禁贊服。
穎姝每日都會把抄寫的經文送到長公主與金氏處燒了,表達祈福之意,對此金氏很是表示感激,還親自過來致謝,穎姝便是笑著回應道:“嫂子客氣了,我也希望陛下能凱旋歸來,大哥哥能滿身榮耀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