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圍繞樸妃之死,卻能衍生出許多故事來。

便比如前一秒樸妃死因剛剛是因著帶著興王李濟謀逆,然而第二日便是變成樸妃“夙夜匪懈,早有舊疾,因懼聖躬憂慮,故不敢言。及聞大同事,憂慮更甚,乃重病,日夜興嘆,故病薨。彌矚上,定收復邊境,還萬民太平。”

對此皇帝的反應則是:“上悲慟,乃握妃手曰,定如卿所願,為邊部太平。”

好一段仁君賢妃之間的感天動地帝妃情啊。

這般下來,民間的話本子便又能衍生出無數個段落,足夠教百姓們在茶餘飯後留的一些談資,順便再掉落幾滴眼淚。

一位仁厚至極愛民如子的皇帝,一位時時以大局為重根本不願意因為自己的身體而打擾皇帝處置朝政的賢妃,最後賢妃彌留之際告訴皇帝希望百姓安泰,邊境太平後便撒手人寰,連帶著賢妃所出的孩子也因著先天不足而夭折。侍奉這位賢妃與其孩子的一種內侍奴婢皆自願追隨主子從而殉葬。

陷入極度悲傷之中的皇帝決定滿足妃子遺願,也為了邊境百姓安寧與太平,便決定御駕親征,征討屢屢生事的白部。

很完美的一個故事。

由此,御駕親征則有了更加完美的理由,也就多了一重必要性。

甚至皇帝還下旨輟朝七日,加封德妃樸氏為皇貴妃,諡為溫憲皇貴妃。同時,皇帝下下旨封尚樸妃母國朝鮮的家人以及朝鮮君王,一時間皇帝對於這位來自朝鮮的嬪妃之情深義重,竟是傳到了千里之外的朝鮮了。

京中一度還曾傳出這樣的話,皇帝因著樸妃之死,日夜痛哭不止,幾乎是到了撐不住的境地了。

“可笑,樸妃根本便不想做這樣大格局的女子,她不過是個普通人,是皇帝眾多嬪妃中的一個,怎麼就單單是她?原來從前的諸般優待溫存,溫柔繾綣,竟都是假的。不過是早有預謀,只等著有朝一日可以利用,利用完了再隨手一扔。呵呵,陛下真是好大的厲害,真真是個極其體貼的夫君啊!”

當穎姝聽到這般話時,不過是冷冷一笑,發出以上感嘆。

這些日子,穎姝內心裡的痛苦已然不再那般似剛剛得知樸妃死訊之時那般濃烈了。也可以說是,不會在面上表現的那般濃烈。

剛開始的幾天,自己只是如一個痴傻呆笨的人般整日哭著,日夜懷著對於樸妃的思念與愧疚,時時想著的無一不是樸妃的音容笑貌。

“汪姐姐。”

“姐姐,在這宮裡,你和太子妃娘娘對我最好了。”

“姐姐,我能和你做朋友麼?”

“陛下待我極好,我一切都滿足了。”

“我對於儲君之位並無企及啊!”

“我做了這些個肚兜,盼望著能堵住姐姐與孩子的福氣。”

怎麼會是這樣?明明是一場賞雪宴席,怎麼就變成了宮變,怎麼就死了那麼多人,怎麼就連著樸妃也牽扯進去了?

她惶恐害怕,甚至連除了沈斌之外的人都不敢見,整日裡或是護著自己的肚子,或是拿出樸妃生前給自己繡的那些肚兜輕輕撫摸著,盼望著能夠從中找回從前樸妃還在的時光。

見著那樸妃一針一線縫製的肚兜,與想念思念一同到來的,則是愧疚,是深深的愧疚。

回想認識樸妃的這幾年,自己從來便不是付出全部真心的那一個,從來都是付出四分,保留三分,剩下的那三分再有時候會有傾斜。總之自己並未有真的把樸妃當做自己的朋友,便是見面請安也總是少些,或是樸妃主動召見,或是自己有事要做,總歸自己出於本心想要去看望樸妃的次數少之又少。

可樸妃明知道這些,還願意對自己付出近乎全部的真心,還願意對自己訴說她的苦惱憂愁,還願意與自己閒聊。明知自己入宮大多數都有所求,可人家還是盡心盡力地幫著自己許多次,哪一次都幫上了許多。連著最後一次入宮……

那寒冰利刃,又豈能是她一個柔弱女子能承受的住的。

她不過是個普通的小姑娘,比自己年紀還小,千里迢迢一個人從朝鮮來到異國他鄉,成為皇帝的嬪妃,享受著皇帝虛假的寵愛,過著伴君如伴虎的生活。

她什麼都沒有做錯,或許唯一做錯的,便是交了自己這個朋友。

穎姝不敢保證樸妃那抽出刀來為自己延請太醫的舉動會不會是導致皇帝賜死樸妃的原因,可無論如何,她總覺著那些舉動,算是觸碰了皇帝的逆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