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欲擒故縱,乃是三十六計第十六計,意思是故意放縱敵人,使敵人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趁著敵人鬆懈的機會出手一舉捉拿,以此來減少傷亡、避免敵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背水一戰。

在兵法之中,這般手段乃是常識,即使是關武元之流也能紙上談兵一番。

但在官場之中,卻常常是截然相反,乃是“欲縱故擒”,也就是設下一處陷阱之後,再在陷阱之上擺放一個誘餌,等到對手想要往陷阱方向而去的時候,卻又會堅決反對他的想法,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利用對手的逆反心理、讓對手堅信自己的想法正確,引誘對手愈發是態度堅定的執行自己的想法,最終也就會義無反顧的跳入陷阱之中。

相較於兵法中“欲擒故縱”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自身傷亡,官場上使用“欲縱故擒”這般手段的目的,除了引誘對手跳入陷阱之外,也是為了撇清自身責任——你看,我當初可是堅決反對你這樣做的,所以這件事情至始至終都沒有我的責任,這處陷阱自然也不是我設定的,否則我當初為何要反對你?

若是目標乃是毫無主見、性格軟弱之輩,“欲縱故擒”的手段只怕是毫無用處,甚至還會適得其反,但若是針對於性格強勢、心性多疑、剛腹自用之輩,這般手段卻往往會產生奇效。

恰好,德慶皇帝就是一個性格強勢、心性多疑、剛腹自用的人。

所以,趙俊臣這個時候也就使用了“欲縱故擒”的手段。

趙俊臣總是未雨綢繆,隨時都會做好兩手準備,也從來都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譬如說他面對朝廷的糧荒隱憂之際,雖然是寄希望於自己的遠洋計劃,但也不會把所有希望盡數寄託於遠洋計劃,為了預防遠洋計劃發生意外變故、遭受臨時挫敗,趙俊臣今天又另行佈置了利用藩宗田產購換民間大戶囤糧的計劃,這般雙管齊下,順利渡過這場糧荒的成功機會也就可以提升許多。

如今也是這樣,趙俊臣對於“同濟廟”的佈置並沒有太多信心,也沒有十足把握能夠矇蔽德慶皇帝,所以他自然是要率先摘清自己身上的嫌疑與責任,這樣一來就算是利用“同濟廟”蠱惑德慶皇帝的計劃失敗,趙俊臣的損失也不會特別大。

*

此時,德慶皇帝聽到趙俊臣的阻止之後,又注意到趙俊臣的表情變化,一雙老眼不由是微微眯起,顯然是認為趙俊臣這般迫不及待的勸阻態度,必是暗藏著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但德慶皇帝的表情依舊沒有變化,只是看似隨意的問道:“哦?為何不能去‘同濟廟’?難道是狼窩虎穴不成?”

趙俊臣的面色依然嚴肅,解釋道:“陛下,臣也聽說過這個‘同濟廟’,這家廟宇的教義可謂是不倫不類、荒誕離奇,竟是同時供奉著各教**,說什麼‘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也引起了佛道兩教的紛紛反對,認為這家廟宇近乎於邪.教......事實上,臣聽說了‘同濟廟’的相關傳聞之後,也一直都猶豫著要不要奏報朝廷、讓朝廷頒佈法令徹底取締於它!所以,陛下若是去了這種地方,今後一旦是傳出訊息,只怕是要引發不少爭議!”

德慶皇帝聽到趙俊臣的說法之後,先是深深打量了趙俊臣一眼,想到“同濟廟”的情況、再想到趙俊臣的勸阻態度,不由是心中一動,卻是突然笑了起來,自以為看透了趙俊臣的小算盤,也摸清了趙俊臣的目前想法。

於是,德慶皇帝緩緩問道:“俊臣啊,你覺得朕對你有多少了解?”

“當然是完全不瞭解,你對趙俊臣這個人的認知,大多是源自於我穿越之前,再加上我穿越之後也一直都在偽裝自己,你對我的瞭解不僅是完全空白,更還是完全錯誤!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從你身上屢次討到便宜!”

心中冒出這般想法之後,趙俊臣表面上則是稍稍低頭,好似是想要隱藏自己的心虛,低聲道:“陛下目光如炬,臣的心思從來都無法瞞過陛下!”

德慶皇帝輕輕點頭,道:“是啊,朕很瞭解你,哪怕你近年來成長迅速,手段多了一些圓滑,但一個人的根性總是難以變化!其實啊,你和太子他很像,總是認準一個道理之後就會不撞南牆不回頭,只不過太子他是拘泥於教條的固執死板,而你則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肆意妄為!

所以,你當初還是戶部中層官員的時候,就敢是干涉戶部的最終決策,當你是戶部侍郎的時候,就敢是架空戶部尚書,當你勢力未成之際,就敢與當朝閣老針鋒相對,哪怕是天下清流皆是恨你入骨,你也是不管不顧,近年來你的手段圓滑了許多,但這般執拗妄為的性子反倒是愈發明顯了,無論是商稅整改、農務改革、又或是陝甘戰事,你皆是隻要認準一個道理,就會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強行推動,完全不會顧及失敗的後果!”

聽到德慶皇帝的說法,趙俊臣一時間卻也無法分辨這般評價究竟是贊是貶,只好是沉默不語。

從某方面而言,趙俊臣在穿越前後的種種表現,也確實是存有某些相似之處,但本質卻是全然不同,趙俊臣的前身說穿了就是目光短淺、仗著聖寵肆無忌憚罷了,而趙俊臣穿越到這個世界之後,看似也是做事不計後果、任意妄行,但實際上每一步都經過了詳盡考量,也認真考慮過失敗的後果。

然而,德慶皇帝僅是看到表象,只以為這兩種表現乃是完全相同的。

另一邊,德慶皇帝繼續說道:“也正因為朕很瞭解你,所以剛才聽到你的勸阻理由之後,也不由是心中好奇......以你一貫以來不管不顧的性格,如果當真是看不慣‘同濟廟’的教義,只怕是早已經奏報朝廷取締它了吧?以你今時今日的權勢地位,想要取締一家廟宇還不是手到擒來?卻為何還要猶豫不決、一直拖延到今日也是毫無動作?難不成,這‘同濟廟’有什麼讓你也會感到忌憚的地方?

譬如說,你已經暗中收到訊息,得知‘同濟廟’內暗中供奉著一位真神?而這位真神,就是朕一直想要尋訪的‘南海三聖’?你一直都是反對朕尋仙訪道的,所以你自然是想方設法避免朕與‘同濟廟’進行接觸,但與此同時,你也曾親眼見過‘南海三聖’的仙蹟,於是當你發現‘同濟廟’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事情之後,也就不敢當真是出手取締、擔心自己會得罪真神,可是這樣?

哈!難道你還真以為,這些事情能瞞得住朕?”

聽到德慶皇帝的連續質問之後,趙俊臣偷偷抬眼打量著德慶皇帝的表情變化,表情間滿是震驚,問道:“這......陛下您已經知道‘同濟廟’內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事情了?”

德慶皇帝輕哼一聲,道:“這天下皆是朕的,又有什麼事情能瞞得住朕?無論是‘同濟廟’供奉‘南海三聖’的事情,還是你的那點小心思,朕皆是洞若觀火!”

說話間,德慶皇帝的表情看似不滿,但心中則是略有得意。

畢竟,在德慶皇帝看來,自己如今只是透過一些蛛絲馬跡,就輕易看透了趙俊臣的想法、拆穿了趙俊臣的心思,也算是有力回擊了趙俊臣此前刻意把他引去東大街的算計。

而趙俊臣身為朝中閣老、廟堂權臣,在自己面前竟是無所遁形,這般成就感對於德慶皇帝而言也是少見,自然是讓德慶皇帝忍不住暗中得意了。

與此同時,察覺到趙俊臣早就發現了‘同濟廟’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事情、卻一直都在瞞著自己之後,德慶皇帝固然是有些不高興,但也並不覺得特別生氣,畢竟趙俊臣也算是出於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