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零章:鼓琴取相,以美諫言(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龐蠲心中暗松一氣,道“王,此事本是蠲惹出來的,應當蠲一力承之,王便是不提,蠲亦會將其一力斬殺也。”
魏王何不知如何作想,立時便同意了龐蠲的說法,道“如此,便有勞上將軍了。”
如此君臣算是兩相宜了。
而龐蠲自覺兵敗,灰頭土臉的離去了魏王宮。
回了上將軍府邸的龐蠲,一腳便踹飛了書房裡的矮凳,仍是怒不可遏。
房中來來回回巡梭,他當真沒想到,自家師弟竟然還留有這一手,詐死去了齊國,如今還教齊國學了他的兵法。那是他龐蠲夢寐以求的東西,卻教齊國輕而易舉的得到了。
齊國大敗了魏國,卻不能立時打回,只因他心知肚明,只要孫髕在齊國,便是他的一大阻礙。
止是若單隻他孫髕一人,便是好謀也,可如今身後站得是田季上將軍,猶如大山不倒也。欲除孫髕,必先移其山也。
龐蠲左思右想,當真還教他想出一條妙計來。
時值齊王代愈發年邁,遂有幾分顢頇之態。亦可說是恢復年輕之時的狀態。
齊相鄒季,曾因鼓琴而得相,以琴為由說齊王代,而使其始修國政。
齊王代如今算得上是勵精圖治了,這一切的功勞算得上是他鄒季之功,如今卻越來越依仗田季、孫髂,將來是否還能取他而代之呢。
鄒季陷入了可怕的冥想之中,遂又自我搖了搖頭,暗道我鄒季之功,功在齊王也。止當時他是如何做的,得了齊王信任呢。
齊王代初立之時,成日裡沉迷酒色之中,聲色狗馬不亦樂乎。尤喜音色,在位幾年,邊境幾國,縷縷來犯,且齊士一敗再敗。
一日,齊王代正宴飲中。忽聞宮人來報,宮外有一自稱善琴者求見。
齊王代好奇,便將其召來。來人不待齊王代發問,躬身一揖之後,便徑直說道“鄒季見過齊王,今次得聞齊王好琴音,特來求見耶。”
齊王代大喜,賜其座,又遣左右宮人,為其置下琴案,置琴於案上。
鄒季笑而撫弦,良久,未見音起。齊王代遂問道“聽聞先生善琴,代樂於聽之,先生如今撫弦而不鼓琴,莫非琴不合先生之意?但請先生提出,代願為先生遣人去尋也。”
鄒季將琴拔弄至一旁,斂正了一身衣裳與容色,道“回齊王的話,季所知非拔琴也,只是知曉琴理也。且撫絲桐之聲,乃是宮中樂工所行之事,季雖知之,不敢教王以聽之也。”
齊王代大感新鮮,忙追問道“先生,知曉琴理,但不知是何琴理也?”
鄒季回道“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使歸於正。”後世《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昔年的伏羲,始畫八卦,教民捕魚畜牧。後再斫琴,琴長三尺六寸六分,琴長指的便是每年的三百六十五日也。寬廣六寸,指的是天地以及其東再西北四方合為;琴身前面寬廣,而後面狹窄,指的便是人分尊卑也;琴面圓,琴底方,便是指的效法天地法則也;弦有五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所衍也;大弦指的便是君王,小弦則是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