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五章:馬服君子,秦武公子(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王代的心境,比之算得上悠哉悠哉的洛王葉來講,著實複雜太多。且年歲愈發大了,有時想一些事情,腦子便有些不中用了。
至今有些懵懂,韓國與秦國之間的糾葛,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應當是從六國分秦開始的罷。分秦不成,反而是六國之間相互生了怨懟。後又因與六國互動作戰,仍存了分秦的心思,以已國的珠寶,易秦國的米糧,企圖掏空秦國的糧倉。
再後來則是因秦國與韓國生了事端,韓國生懼,竟遣了使者上魏國求助。救援不成,反與魏國結仇,萬幸的是,當時秦國的上將軍冷小帥,與鄭旦、韓愍二人交好,放過韓國。
早前與秦國相親,為列國所不恥。韓愍歪打正著的,將秦國的如今的丞相魏無忌刺傷,總算是擺脫了與秦國交好的局面。
哪知世事無常,又到了六國爭相交好的局面,韓國卻處於尷尬的時刻,親不得遠不得。恰在此時,從天而降一位少年,與魏無忌乃是師兄弟,暫可緩解局面。
也不知鬼谷子是如何教導子弟的,早些年的龐蠲與孫臏,刀劍相向的畫面,仍歷歷在目,今又出了個蘇季與魏無忌。
一人在秦國,另一人佩戴起了六國相印。
二人一同攪動這亂世的風雲,絲毫不見手軟半分。
六國與秦國,或許天生便處於對立的局面,稍微有些穩定的局面。教那趙盍小兒,伸出一隻渾手來,攪得是亂七八糟的。
按理找不著兩個孩子的秦文謹,理應對趙國出手。卻是毫無徵兆的,對鄰近的韓國出手,打了韓國一個措手不及,失去了上黨不提。
上黨太守馮亭,將這份原來就屬於趙國的戰事,又引入了正軌。
趙國起初派遣廉頗前往上黨接收,後敗走,又據守長平,意在消耗秦軍,使其不戰而退,不消與諸國通氣,韓王代亦明白,此時皆在等著瞧秦國的笑話。
可是趙盍那小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竟然將廉頗換掉,遣了個年輕小兒,瞧那樣子,長平長什麼樣,只怕是都不清楚罷。
距離秦國最近的韓國,偶爾窺見一點,便已足夠心驚了,秦國這次若是不將趙國的城門開啟,勢必不會返回的。
屆時韓國應當如何抉擇呢?此時蘇季丞相又在何處?可還能撐起六國丞相之位,將合縱盟約徹底完成,勢與秦國抗爭到底。
年邁有些氣力不濟的韓王代,坐在几案前,發起了呆來。被叫過來的韓愍與鄭旦,二人面面相覷。因韓王代將二人尋來之後,韓王代一直沉默著。
鄭旦倒是畢恭畢敬的。
韓愍則有幾分心不在焉,近來府中從人,又打聽到了一處,有寶物的蹤跡,正準備出門一探,卻在門外迎來了韓王代的宮人。
心中著急的韓愍,遂輕聲上前問道:“王兄,今日尋我二人前來,可是有甚疑難之事?”實是韓王代年歲愈發大了,韓愍憂心,稍微大點兒聲,會驚走他的王兄。
鄭旦雖說無謂久等,可有人將這時辰縮短,也是樂見其成的。韓愍問話之後,遂也躬身上前,一副為王分憂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