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正是因為這一舉動,方才致使趙王盍下了最後的決心,如今還未登上趙國王位,便已有諸多朝臣支援,再過段時日,是否便無人會聽他趙盍之言了。

心中湧起一層後怕的趙王盍,不顧眾朝臣反對,一意孤行的以謀反之罪處置了二人。並且歷史重演一般,重新提拔了趙蔥、顏聚。

值得一提的是趙蔥乃是昔日上將,趙德民的遺孤。趙德民被斬之時,其子尚年幼,當時趙武靈王,一時心軟便放過了他。

後來趙蔥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又重返了趙國朝堂,且熬到了今日,一舉做上了其父曾經的高位,只不知結局如何。

也無須趙國朝臣擔憂了,因為就在同一年,秦將王翦便替他們做出了選擇。得知趙王盍處死了李牧、司馬尚等人,王翦領著秦國的黑色大騎,又再度席捲而來。

一直處於內憂狀態中的趙王盍,並未真心打理過趙國朝政,當秦軍出現之時,整個趙國朝堂都起了慌亂,甚至有朝臣早早的收拾了東西,趁夜潛逃了,去向何去,此時亦無法探聽。

然趙王盍最初慌亂之後,又想起來了,王翦手下的楊端和兩年前曾敗於趙軍之手,復又點了那支大軍與其對陣,只領軍之人,換了一個。

趙德民之子趙蔥。

今次的楊端和吸取前回教訓,即使沒了李牧,亦不敢再輕視見下貧弱的趙國,對王翦之命,是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

是年孟秋之日,趙軍如同秋楓,被黑色的秦軍橫掃,席捲一片,再不復往昔。

趙軍領陣之人趙蔥亦在交戰之中,被楊端和斬殺,另一廂王翦直入趙國新王都,擄了趙王盍,兩軍再次匯合。

一經清點,方才發現。趙王盍之子,趙嘉竟率立了一支軍士,護著餘下的宗族逃走了,觀方向乃是趙郡。

楊端和請示是否要追擊,王翦卻道:“窮寇勿追,代郡乃是趙國的土地,我等貿然追上去,易中伏,或是其人臨死前的反擊。

更重要一點,切勿趕盡殺絕。二十四年前的長平一役,端和可是不記得了耶?”

楊端和悚然一驚,此事乃是列國將先秦王定為暴君,尤為重要的一條。遂不復再追潛逃的公子趙嘉,而是聽王翦任命,留下合適的人監管趙國。

趙國至此而亡也。

同年,趙公子嘉在代郡自立,稱為代王,而秦國則在趙國邯鄲設立了邯鄲郡。

此乃秦王濟民二十四年事也。

......

秦國三年中滅了兩國,教餘下四國驚懼,卻不敢有任何動作。心裡仍有一絲僥倖,如今皆與秦國相親,或可免於一難。

那韓、趙兩國與秦素有和怨,有此結局,乃是常事也。

果然,又得兩年安穩太平的日子,疏忽而過。

也教四國,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