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春回大地,也有它到不了之處。

春日孩兒面,一日變三回。

說的正是眼下的楚地,他處早已有了新枝嫩芽,楚地仍有積雪未化之處,尤其不能與齊地的濼邑相提並樂,此處冬暖夏涼,乃是列國向來眼紅之所。

魏無忌攏了攏身上的厚棉襖,哈出了一口雪白的氣,又在外等候的同時,打量著與幾國截然不同風情的楚王宮。

魏無忌的心裡卻在盤算著,關於楚王揮的過往。

楚王揮的生母乃是喜國王后媯姬,喜後容顏之盛,引得楚王覬覦,遂發動征戰,出兵喜國,擄走了喜後媯姬,喜候不堪忍受孤獨,三日後便懸樑自盡了。

喜後媯姬則為了喜國民生,自願留在楚地。後與楚王育有二子,其長子早已不在人世多年,次子便是如今的楚王揮。

長子乃是先楚王蠧鰲,利用不正當的手段,險些逼死幼年的楚王揮,幸得媯姬暗中將其送走,去的地方正是後來掌楚國之力後,聽信蘇季之言,而隨手間滅掉的隨國。

楚王揮回楚地掌權之前,也經歷過一番爭奪,當時的隨候,以暗中相助,從而求得大利為由,答應相助,暗中刺殺了先楚王蠧鰲,以明正言順的姿態迴歸楚國繼位。

待隨候遣使者伯庸前來收楚王揮許諾的好處,卻得項宇出手,以刺殺先楚王蠧鰲之名,將其亂箭射殺。隨國附於楚國,楚國勢大於隨國,隨候自也不敢隨意再尋楚王揮。

當時乃是在驛館,當著眾人的面射殺的隨國使者伯庸,圍觀者甚眾。天下悠悠之口,如何能堵,至那日後便有遙言流出。

今已數十載,國中人早已忘卻,當日之事,只記得楚王揮帶與他們的富足強盛。

那位育有兩位楚王的媯姬,早已住進了楚地山間一廟宇,因其盛名緣故,早已避世多年,不復與世人相見。媯姬果有先見之明,果有好‘色’之徒,聞名紛至,卻終不得其法,尋不見人。

楚王揮一生除奔赴隨國那一段日子,有寄人籬下之嫌。其餘時候,可謂是順風順水,遇得兄長迫害,有其母媯姬相助。

適往隨地時,明面上是隨候相助,實則暗地裡相助的,是那一位名喚午柳的宮人,如今楚王揮的貼身心腹,以及宮中侍衛統領庚辛。

那位午柳還罷,當初隨候遣來暗中監督楚王揮,卻暗地裡反水,擺了隨後一道,如今雖得楚王揮信任,始終不如那位庚辛也。

庚辛自楚王揮出生便被選定護佑對方,後又一起逃亡楚地,對其依賴信任非凡,便是朝中重臣,亦多有不及之處。

且最讓人服膺的是,庚辛自始至終,都對權勢無其迷戀,只想護著楚王揮周全,這麼些年過去了,所得的賞賜,不知凡幾,卻一直任宮中侍衛統領。

若是得到關於楚王揮的訊息,無甚偏差。那麼楚王揮此人極善於隱忍,亦擅於偽裝,其人年幼時便將隨候耍得團團轉悠,便可見一斑。

媯姬居於廟宇,多年不復相見,楚王揮也不曾適往。

又在蘇季遊說之後,隨意滅了隨國,其中雖有利益的攀扯,隨國始終是容其人安生,又助其返國。卻遭無情拋棄。

可見其人心性涼薄。

楚王揮看似渾身弱點,又全身上下,無可著手之處。

然有兩點,可著手之處。

其一,便是楚王揮萬分信任依賴的侍衛統領庚辛。

其二,則是楚王揮的過往,能過得這般順風順水之外,一直有貴人、高人相助。能順利保住性命,靠的是其母媯姬;

順利承繼王位,又遇上了隨候;

至後來列國亂鬥之際,秦國國下征戰,各國皆有損傷之時,蘇季橫空出世,先後訪了六國,最後停留在楚國。

五國之間的侵伐,仍舊不斷。

楚國坐山觀虎鬥,除卻合縱功成那一回,六國一道兵臨秦境外,餘時便選擇,安息養兵,偶有出兵,亦是掃周邊的蕞爾之國,使得楚國地輿圖,日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