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數十載,人至中年方歸,竟還心向著魏國。然即便如此,在之後的商議中,魏無忌卻無緣參與。何時與齊國去信,談合盟;何時出兵趙國,魏無忌都一無所知。

出了那渾濁又吵嚷的政事廳,周遭頃刻間變得安靜下來,嗡嗡作響的腦子,也得到了釋放,魏無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政事廳。

足下虎虎生風走出了魏王宮,拒絕了魏國安排的館舍,魏無忌穿過大梁最繁華的集市,住進了集市上最繁華的酒樓:望月樓。

此間動靜自是瞞不過有心人,輔一入住,訊息便傳進了魏王宮裡,魏王假戲謔道:“本王這位叔公,原來是不滿意我魏國的安排呀,竟是住進了這銷金窟。”

心裡也對魏無忌放心不少,人有慾望方才有野心,在秦國得不到重要,才拋妻棄子的回奔魏國,也有了很好的解釋。

忽然之間轉投魏國,自然會引起懷疑,對於那些若有若無的影子,魏無忌全然當作不存在,直到得到一位中年人的暗示,知身後的人無法再偷窺,整個人也自在輕鬆許多。

即便在這望月樓裡不打算做甚,也有些不太舒服,總被人盯著的日子,就算是黑暗中隨時都有一雙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你。

膽子小的甚至會覺得脊背發寒,看不見卻總能感覺到,無處不在的窺視,怎能不教人心生懼意?好在身處亂世,膽小的人幾乎難以生存,也不知幸是不幸。

自從決定重回魏國開始,魏無忌的心緒便有些躁動,在踏上魏國的那一瞬間,更是不適,從來不知魏國在無形之中,已教他如斯厭惡。

可是那份躁動不安,在進入望月樓,住進一間‘特別’為他留下,從外看極其普通的一間屋子,瞬間便得到了安撫。

屋子裡面並非如同為融入魏國大梁,從而修建得富麗堂皇的外表,這一間屋子裡,似乎是為迎合文人墨客而留。

推開房門,一陣墨香撲鼻。

第一眼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正面側方的一張几案,案上有硯臺、刻刀,竟還有近年來新興起的‘毛筆’,毛筆的來源則是蒙恬的突發其想。

裡頭的東西,不是那等價值連城的寶物,只是家中尋常可見的物什,教人安心不少,也不知這望月樓的管事怎麼會如此瞭解他的喜好。

轉念又想到望月樓滲透各國,作用在何處,又不覺得稀奇,只是有些新奇體驗,竟連個人喜好都摸得如此透徹。

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奇蹟般的得到了撫平。

到了心安之處,魏無忌也有閒情,在屋子裡四下轉悠,而非是直接繞過那道翠竹屏風,去得內室休憩。

隨後便被几案旁的一個雕花木盒,吸引了目光。

木盒雕花乃是鏤空的,一眼便能看見裡面,好奇心驅使之下,魏無忌伸長了脖頸,望了一眼,因這一眼,教他錯愕非常。

裡面靜悄悄的躺著卷竹簡,竹簡縛結完好,一旁還有一塊絹布,寫著:魏無忌親啟。

究竟是何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