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八章:六國合縱,驚聞噩耗(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天險函谷關已破,王翦的命令幾乎是無用的。王賁收得訊息,中道便轉走,徑尋魏無忌,其餘大將則是快速前去迎敵。
七國混戰,各色的甲衣,匯在一處,奮盡全力廝殺。敵我雙方間,涇渭分明,又不斷融在一處,喊殺至雙方力竭,各自小憩又再度拼殺。
函谷關依靠地勢之利,縱橫千百年間,一直是橫亙在六國與秦國之間的,一道天然阻礙。秦國自此出兵,戰敗時據守在內。
六國拿秦國也無可奈何,只是這一回,也不知是何故,竟教六國合縱,破了函谷關,或者是六國對秦國積怨已深,也或者是那齊國大將匡章之功。
匡章此人與他國戰,與秦文謹相似亦是素無敗績。
今東山再出兵秦國,第二回敗秦,且破了秦國出了名的函谷關,震驚天下亦不為過,不過最為驚愕的要數秦國。
不提關破之後,便被大軍逼退的宮商,是如何驚懼怒怕,又是一身的悔恨。瞧著不遠處來迎敵的藍田大軍。
此時方才明白,秦軍與六國軍士確有一戰之力,那也必須得是舉國之力,且不知六國是否在國中留有餘力,便已將秦國逼迫至此。
若是再加上一些兵力,秦國當真是危矣。只怪他宮商,只知秦國與一國交戰,所得的勝利,渾不知六國合縱,是多麼駭人的龐然大物。
很想一死了之的宮商,在藍田大軍趕來解救了之後,便再也拿不起自戕的刀劍了,只得揮向六國軍士,好以此來贖罪。
在藍田大營的王翦,知曉關破之後,亦翻身躍上大馬,帶著秦軍士,連夜趕往七國混戰處。而另一位大將秦文謹,仍在咸陽。
當時迴歸咸陽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教訓’下令的秦昭世,可是後來又從魏無忌的口中得知,六國將會再次出兵。
秦文謹便安排王翦去藍田大營,自己則會在不日內,去往榆林塞換回冷小帥。哪知風雲突變,秦昭世遇襲重傷,不得不停下腳步,留在咸陽。
未曾等到秦昭世好轉,卻等來了函谷關破。
關破之後,秦國朝野皆動,又值秦王遇刺,正可謂是禍不單行吶,秦文謹深知此時,不可離開咸陽,世子秦濟民需他在此相助。
果然,秦王遇刺病重的訊息傳出,朝野內人心攢動。秦王昭世子嗣不止一位,繼承秦王的同樣也不一定非是秦濟民不可。
畢竟每朝每代,能居高位者,只有幾位。秦濟民繼位,會損了許多人的利益,若是趁此機會教父子二人,一道作伴,他們的機會便也來了。
只是有一位殺神秦文謹侍立在側,那些欲伸手之人,總也不敢大張旗鼓,偷摸之際,亦是顫顫巍巍,毫無用處。
穩定了秦濟民的地位,秦文謹仍屬意自己前去作戰。
二人站在秦昭世的床榻跟前商議,秦濟民挺身上前,說道:“伯父此事交給濟民罷,還請伯父代濟民,照顧好君父。”
洛惜賢在一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悶頭作女紅。
言罷,秦濟民與洛惜賢夫妻二人稽首行禮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咸陽宮。
秦濟民出了咸陽宮,與早已等候在城東門的王賁、魏無忌,一齊飛奔出了咸陽,前往那鋒煙亂起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