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國者之下,這教趙王盍急得嘴角起了泡,也沒能急出個章程來,只得與李益發令,教其死死守住國門。

軍士排程大權忽然就落在了自身的李益,壓根兒就沒了之前苦心籌謀,一朝得志後的興奮,滿是迷茫的望著城外一直在攻城的秦軍。

自打沙丘宮戰勝之後,李益便以為自已用兵如神,可運籌千里於股掌之間。趙括三軍傳不出求救訊息,一是有賴於秦軍圍困,另一道則是歸功於李益了。

當初為了封鎖趙軍求救訊息,在其中動的手腳,那便不足為外人道了。籌謀多日,可謂是煞費苦心啊。

至於兵敗的結果,李益也曾設想過:

年輕的上將軍趙括,不堪一擊,趙王果斷再易將,族兄李牧雖有大將之才,可是邊境蠻貊族人,也不容小覷,根本不能脫身,屆時國中大將只餘他李益一人,別無他選。

趙軍敗拜被困的那日起,李益便等著趙王盍換將,以他李益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哪裡料想到,趙王盍確有,再換將的心思,可是卻寄希望於廉頗,哪知人不在國中。是以,遣人私下尋訪打探其人的蹤跡,只可惜遍尋未果。

一來一回間,便耽擱了救援長平趙軍的最佳時機。

最壞的想法,也不過是趙軍降秦,由李李益接手,再度反覆咬一口秦軍,兩軍動向,自會有人替他查明的。

根本不曾設想過,會是如今的局面,長平一聲大戰後,只餘二百四十趙人,迴歸趙國。算上路上的時間,秦軍幾乎不曾歇口氣,便又打了過來。

先有滅四十萬的戰績,路上所遇城池者,無不為之膽寒,是以,秦軍一路攻城掠鎮,如入無人之鏡,已經兵臨邯鄲城下。

幾乎是手腳冰涼的李益,自趙王手中接過調令。

之前想的大殺四方,將秦軍打個片甲不留,那是在勢均力敵之下,如今秦軍來勢洶洶,趙軍在城中瑟瑟發抖。如同被秋風摧殘的紅葉,落下只是時辰的問題。

正當李益束手無策,夜夜失眠時。

秦軍的後方,發現了重大的變化。兩束截然不同的色彩,衝進了秦軍之中,似是在一瞬間,一道藍色與一道黑色,便與秦軍混在了一處。

其中一道亦是呈黑色,不過與秦軍不大相同。還有一道則是藍色,在三國軍中,極是明顯。見此,李益精神大振,急遣城中軍士開了城門,一道出去迎敵。

原是楚軍與魏軍來援,只不知何故,因趙王先前所請援救,五國無一不是敷衍了事,今又似天降奇兵一般,教人不得不多思。

且兩國領軍之人,極是熟悉......

只李益見下亦無暇多思,一道加入了戰場。雖說滅了趙軍精銳,可是秦軍同樣亦有受損,如今三國合力,時日長久,必敗無疑。

秦文謹見勢不對,便下令秦軍且戰且退。

魏楚兩國,乃是前來救援,並非是與秦軍長久作戰,見秦軍遠去,亦不敢再追,至於趙軍,見下國中已無精銳,亦是不敢再追。

長平兩軍對峙大戰,自秦軍兵臨邯鄲,魏楚兩國來救結束。

此是秦王昭世十九年仲秦也。

......

“荒唐!”秦文謹怒將手中的摺子,扔在地上,對著眼前的秦昭世說道。

秦昭世好笑道:“大哥作何這般激動,上頭只不過是六國呈口舌之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