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數月之後的山河谷間,一夜之間便安靜了下來。

人跡罕至的山河谷間,似是無人踏足過此地,只是那不再路過的飛禽與走獸,俱是表明,此間並非安逸之地。

前幾日拼殺的兩軍屍身仍留在此地,兩軍明顯和融的氣氛,使得俱有閒暇,處置同袍的屍身,不至於有其他的擔憂。

很快便處理好身後事的兩軍,迎來了秦軍受降趙軍的日子。

不知是何緣故,兩軍商議的這日,本應是秋高氣爽,可卻是烏雲密佈,教人胸中忐忑,亦使得下方的紅林湧動,似是秋風前來襲捲落葉一般。

至兩軍大戰、混戰,已是五月有餘,從當初的暮春至如今的孟秋,火紅的趙軍,果如秋日裡的紅林,一片火紅色彩,在這陰霾的日子裡,有著別樣的悽美之感。

今日來受降的雙方,仍是王翦與蔣姓將領。

蔣姓將領見無秦文謹,心中是有些遺憾的。不過也不能有再多要求,否則教秦軍看出破綻來,只怕是甚也求不到。

如今有王翦老將在,也是極好的。

表面風平浪靜,一如這隻餘風聲的山河谷間,實則內裡大有乾坤。

蔣姓將領恭謹上前交出降秦的正式檄文,雖說王翦面容整肅,可是不經意洩露的喜意,仍教蔣姓將領捕捉到了。

如此喜悅之事,不過是相對於秦軍而言。於趙軍則是兵敗之禍也,於理蔣姓將領應當是心有不快的,可是見王翦高興,竟也暗生歡喜。

就在王翦伸手去接檄文時,變故橫生。

一直隱匿在軍中的魯姓將領,在馮亭的扶持下,揮舞著手中旗幟,早已丟棄兵甲,失去戰心的趙軍士,甫一見令,立刻蹲下身子去拾,身邊的彎刀等器械。

又是一個令旗揮舞,趙軍朝著勢單力孤的秦軍撲了過去。

趙軍士有不解之處,可骨子裡的聽令行事,是改不了的。事出突然,雖有幾分荒亂,可也很快調整了過來。

又是一支龍虎之軍,不過是有些奄奄一息的龍虎,早已沒了精氣神,只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瞧樣子倒是能唬一唬人。

不過在一直與其對陣的秦軍的對眼中,那便有些不夠看了。

在魯姓將領的指揮之下,趙軍做出了變動。秦軍同時也發生了改變,先前不過是王翦帶著一支輕騎,即將被趙軍圍困之時,戰局忽又發生了轉變。

四下落黃的山林後頭,整片整片的黑松一齊湧來,瞬間便將原先打算圍困王翦軍隊的紅楓,再度困在其中。

王翦在黑松湧出之時,便迅速做出了反擊,與蔣姓將領交手一個回合,便退出了險被趙軍包圍的戰場,並不戀戰。

如此做的原因有兩點:其一,避免被趙軍拿來做要挾;其二,則是因為王翦身上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做,不可在此戀戰。

本是相差不大的兩支軍士,如今卻有了天壤之別。

不過半日,又再次將趙軍困了起來。此次乃是趙軍最後的餘力,已是無力再動彈,只得幾人背靠再坐,等待著此時如同天神一樣的那個男人,給予他們命運的選擇。

四面八方湧出來的黑松,正是由秦文謹統率。

仍分三軍,王賁左軍,另一人將領右軍。中軍則是秦文謹自已統領,幾人拼殺之時,如入無人之境,如同切菜切瓜,也教趙軍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