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昭世三人被外祖家接走,與此的同時,藺相如也在一路馳驅之下,趕回了趙國。

此番歸來,既全了趙國尊敬秦國之意,免了一場潛在的干戈,又為趙國保住了傳國之寶和氏璧,所受的待遇,自是與去時大不相同。

主父趙琪以功臣之儀,會見了藺相如。

觀其人,行事有度,言談沉穩,且能戲秦國在先,全身而退在後。其人之謀果見斑也。正好趙國缺如此一位賢能之士,主父趙琪並未多加猶疑,便下了決定。

當日便在朝堂之上,以一已之力,排除眾議。聲言藺相如其人之賢,能力出眾,出使他國而能全身退,且不受辱。遂封其作趙國的上大夫。

至於兩國以城易壁一事,秦國趙國皆默契的不再提及。

將此事解決,而受封的藺相如,同時也遭人嫉恨。

只因上大夫一職,位列三公九卿之下,其餘官職之上。一時之間,力壓一眾老朝臣,其間以一位武將廉頗,尤為突出。

廉頗在主父趙琪定下藺相如為上大夫之後,便心生不滿。

且出宮之後,與舍人們說道此事之時,那不滿甚至達到了巔峰,他道:“我廉頗本是趙國的將軍,這些年來,為趙國出生入死不計,且有攻他國城池,交戰於曠野之功。”

舍人們連連點頭應是,且口中諸多吹捧。致使廉頗已尤為自得,又道:“藺相如此番不過是走了一遭秦國,靠著一張嘴,能說會道,立下些許功勞。”

“是啊,將軍說得極是,此人甚也未做,便平白得了這份功勞,真是辜負了將軍的為趙國立下的汗馬功勞。”其中一位舍人,立時打蛇隨竿上的附和道。

“哼......本將軍立下如此之多的功勞,卻得不到與之相應的答報,藺相如不過去了一趟秦國,歸來地位便凌駕於本將軍之上,這教人如何甘心。”廉頗極為氣憤的說道。

接著又道:“況且藺相如此人不過一介平頭百姓,經一事,便居於本將軍頭上,本將軍實在難以忍受這樣的事。”

“將軍此言說得極是,不過此事乃是王定下的,見下有何是我們可做的?”另一舍人斟酌問道。

廉頗冷哼一聲,同埋放出豪言來,他道:“他日若是本將軍遇上藺相如,定要狠狠的羞辱其,教他明白,這趙國並非是靠王的寵愛,便能生存的。”

當日府邸議事的舍人,幾乎全數在場。是以,當日便有風聲自府中流露出來,不少人聽說了廉頗之言,卻選擇坐觀,並不打算插手。

另有好事者,不知存了甚心思。

前往藺相如府中通知其人,道廉頗之意,及其欲行之事。藺相如謝過來人,轉身回府,閉門謝客後,端坐良久。

至更漏三更,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起身自書房出來,面上是一副釋然的模樣。

自此後,藺相如便不再與廉頗碰面,每有朝會之時,時常託病告假。不欲與廉頗站在同一個朝會之上,只因上朝之後,二人的位次,乃是藺相如在前,廉頗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