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在一定的距離處,停下了腳步。躬身行禮,道:“王,趙國丞相求見。”

韓王代一時之間,還以為他聽錯了。趙國丞相空置多年了,其餘五國亦是,趙國平空出來一個丞相,眾人都會諸多的查探,也探了一些訊息回來。

最令人振奮的便是,這新丞相蘇季乃是鬼谷先生的弟子,前兩年聲名震天的孫臏、龐蠲,亦是出自鬼谷。蘇季之能,由此可見一斑。

各國探聽訊息的人,也由此釋了疑。此人的出身更無問題,乃是上古周國京都雒陽的一戶落難貴族。

不過他放著好好的趙國丞相不做,來他韓國做什麼?秦國距離他韓國不遠,趙國只間只隔了一個魏國,同樣是一個令他韓代寢室難安的大物。

腦中轉過千頭萬緒,對於當下幾人來說,不過是宮人行禮間的一個事。待宮人行禮畢,韓王代便說道:“速將蘇季丞相請來。”

“喏。”宮人應聲而去。

......

真是百聞不如親眼一見啊,這是蘇季自踏入韓國,心下騰上來的第一個想法。偏遠一點兒的地方,還稍好一點。愈是靠近新政,這個想法愈加的強烈。

比之諸國,卻是明眼人一眼便能分辨出來。在十餘年前,六國合盟之後,被六國惦記的秦國,聞風喪膽,遂一改以往的陳舊,大肆變法,令秦國在變法中不斷的崛起。

至於六國,各自征伐不斷,暫化干戈為玉帛時,秦國已非他們能隨便撼動的了。

而在這時,六國之間早已結下了各種恩怨,且又將秦國拋諸腦後。

各種明爭暗鬥,內亂不休之下。開始沒落的諸國紛紛效仿秦國,一一變法圖強。

這其中有一個值得一提的變數之國,說是變數,也可說是一成不變之國。正是守上古周禮的韓國。

蘇季踏上韓國土地之時,明顯有幾分不適應。他的出生在上古周國都成雒陽,尚知曉變法的好處。

可是這韓國和他去過的秦國、趙國、洛國,存在在很大的差異,一股濃重的上古氣息撲面而來。這個感受在見著韓國王宮大門,以及大門裡的人時,一度達到了頂峰。

上古周禮的繁複自是不消言說,五國連同秦國,很大一部分不延用周禮的原因,便在於此,禮節過於繁雜,有時也容易誤事兒。

譬如,朝臣手中有急報,卻苦於一時之間,見不著人而生生耽擱了。至後頭,卻由稟告之人擔了這不及時通報的罪責,只因其他人都是循禮守法。

今日的蘇季便遇著了同樣的情況,朝晨便由宮人通傳了,至得見之時,已是午時。顯然韓王代習以為常,並未覺得,此時得見蘇季有什麼問題。

而蘇季本也並非是來韓國大談變法的,且如此因循守舊的國度,若是貿然觸及人家的禮法,莫說教韓王代聽他說事,只怕還未開口,便被轟出了韓國,且累及身後的趙國。

一人真知,一人無知。蘇季還特地用了上古周禮,與韓王代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