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憶故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月初,天子北巡。
大部分臣民對皇帝在一月裡那場突如其來的“重病”毫不知情,而知情者則極力勸阻,希望陳翊琮能夠在平京再多養上一兩個月。
畢竟舟車勞頓,萬一路上出了什麼意外,那著實是大周不可承受的變故。
然而陳翊琮對此毫不在意,四月到六月的北巡是去年秋天就定好的計劃,不親自去看一眼北境四州今年備戰的情況,他不放心。
這三年間,火器營裡,光是火銃的迭代前後就改了十幾次,這一次一起運上前線的還有一批可以架在戰馬上的小型火炮、幾百輛改良的架火戰車和數以千計的迅雷火銃。
這還不夠。
之前常勝和申集川就在撫州和靖州同設了火器營,然而造出來的槍炮質量始終比不上平京的出產。
於是這一次,陳翊琮親自帶著當初編撰《神器譜》的鴻臚寺主簿趙潔上路,而一道同往的還有火器營裡的十幾位老師傅。
此次北巡,皇帝幾乎是將大周的小半個兵工廠一併帶去了北境的後方。
皇帝的車隊出平京的時候,許多人都好奇地跑來圍觀——在四年前他們之中,曾有人有幸見過帶著守陵人回京靖難的世子.
然而今日,他們再沒有能近距離觀見天顏的眼福。
主幹道上,道路被肅清得非常乾淨,陳翊琮不願坐車,而是騎著馬走在隊伍的前側。圍觀的人群多在一個街區之外墊腳駐足,其中有不少人是這幾年才來平京的新住民。
升明帝不喜金甲,身上穿著的也是與守陵人相似的玄鐵重灌,可日光打在上面,依舊激起耀眼的金屬光芒。
馬背上,陳翊琮右手握著韁繩,腰間佩劍。他身型挺拔,兩肩寬厚,其後旌旗翻卷,人們看不見皇帝的全臉,卻能隱約望見他下沉的嘴角。
僅就這樣遠遠的一瞥,便讓眾人像潮水一樣俯身而跪。
如今見皇帝親自北上,許多人便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那些南遷路上親眼得見的生離死別,人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下來。
沒有人能把眼前人和從前的少年聯絡在一起,人們在遠處山呼萬歲,陳翊琮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場面,目不斜視地駕馬而去,將一整個平京城都拋在身後。
……
今日柏靈和其他女孩子們都沒有出門,每個月其實也就月初和月中的時候能有兩天休息。
艾芊趴在窗臺上,百無聊賴地往下看。
“今天的人好像少了,”她回過頭看向近旁的女孩子,“而且送珠花的龜爪子也沒有來。”
“今天皇上北巡啊。”艾芊身後的女孩子道,她望了一眼艾芊手腕上的鐲子,忍不住笑道,“還戴著御賜的銀鐲呢,這都不知道。”
“北巡?”另幾個女孩子圍了過來,“那送珠花的人今日還來嗎?”
“來啊,但主幹道被封了半日,所以估計下午才能到。”
柏靈蜷靠在臥榻上,聽著不遠處女孩子們的談話。
陳翊琮又北上了啊。
她不自覺地鬆了口氣——雖然這沒什麼好高興的,即便他不在平京,這裡也遍佈著他的眼睛。
艾松青坐在一旁縫縫補補,手邊放著自己和柏靈的舊衣服。
這段時間跟著舞坊的師傅終日練習,女孩子們幾個關節處的衣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
昨天晚上柏靈自己在逢,艾松青順帶著看了一眼,當即叫停了柏靈的縫補工作。